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化粪池 | COD、SS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4三级标准,氨氮、总磷、总氮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表1中B等级标准 | 依托房东现有 | 根据该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IET-JCBG-050270【2023】:验收监测两天期间,厂区接管水化学需氧量日均排放浓度90mg/L~110mg/L、悬浮物日均排放浓度33mg/L~44mg/L、氨氮日均排放浓度32.6mg/L~34.0mg/L、总磷日均排放浓度3.08mg/L~3.44mg/L、总氮日均排放浓度35.7mg/L~35.9mg/L。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布袋除尘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表3 | 2个工作台自带除尘器+1套布袋除尘 | 根据该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IET-JCBG-050270【2023】:验收监测两天期间,厂界上风向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浓度0.200mg/m3~0.207mg/m3,厂界下风向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浓度0.248mg/m3~0.298mg/m3 | 达标 |
2 | 静电除油装置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 | 1套 | 根据该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IET-JCBG-050270【2023】:验收监测两天期间,静电除油装置后道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均值1.02mg/m3~2.42mg/m3,排放速率均值3.32×10-3kg/h~8.88×10-3kg/h;厂界上风向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浓度0.38mg/m3~0.71mg/m3,厂界下风向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浓度0.68mg/m3~1.83mg/m3 | 达标 |
3 | 酸碱中和装置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 | 1套 | 根据该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IET-JCBG-050270【2023】:验收监测两天期间,酸碱中和装置后道氯化氢排放浓度均值4.5mg/m3~5.1mg/m3,排放速率均值0.013kg/h~0.014kg/h;酸碱中和装置后道硫酸雾排放浓度均值0.39mg/m3~0.77mg/m3,排放速率均值1.12×10-3kg/h~2.14×10-3kg/h;厂界氯化氢无组织排放浓度未检出;厂界上风向硫酸雾无组织排放浓度0.008mg/m3~0.014mg/m3,厂界下风向硫酸雾无组织排放浓度0.007mg/m3~0.015mg/m3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建筑物隔声,距离衰减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3类标准 | 已建成 | 根据该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IET-JCBG-050270【2023】:验收监测两天期间,厂界测点昼间噪声值为52.0dB(A)~59.5dB(A)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落实各类固废特别是危险废物的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执行GB18599-202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 该项目固废主要为前处理及仪器检测产生的废样品;仪器检测产生的实验废液;原料使用产生的废试剂瓶;废气处理设施产生的滤尘、废油、喷淋废液;实验室清洁产生的废擦布;员工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滤尘收集后外售综合利用;废样品、实验废液、废试剂瓶、废油、喷淋废液、废擦布收集后委托吴江市绿怡固废回收处置有限公司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厂区内设有一般固废堆场1处和危废仓库1处,一般固废堆场建设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要求,危废仓库建设建设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要求。满足贮存要求,具有三防措施,标志齐全。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制定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加强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在使用、储运过程中的监控管理,防止发生污染事故。 | 企业已加强环境风险管理,配备了应急物资。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