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放空系统 | 《四川省固定污染源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51/2377-2017) | 放空系统 | 各平台井站厂界非甲烷总烃均满足《四川省固定污染源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51/2377-2017)中的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值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河流穿越采用围堰导流的分段开挖方式,应在枯水期施工,减小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防止地下水环境污染;根据地下水导则及相关规范要求,拟建项目对站场涉及污染物的产生、输送的场地进行防渗处理,可有效防治污染物渗入地下,并及时地将泄漏、渗漏的污染物收集并进行集中处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划分原则,拟建项目采取分区防渗措施,站场罐区地面及围堰采取重点防渗. | 已落实 | |
2 | 施工生活垃圾定期清运交当地环卫部门处理。管道敷设采用分层开挖、分层回填方式,对开挖土方及时回填,减少临时堆存时间,开挖和调运过程中应做好水土保持和抑尘措施;施工结束后剩余泥浆交砖厂综合利用;改造井站拆除阀门及管道设施交由川中油气矿作业区统一收集后作报废资产处置;金浅5H井区集气站乙二醇再生撬中机械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产生废分子筛由厂家回收利用,废活性炭收集后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置。 金浅5H井区集气站装置维护保养产生废润滑油,收集后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置。 平台井口原料气经节流后进入除砂撬进行除砂,定期对除砂器内件进行更换,由于岩屑杂质附着于除砂器内件上,因此由厂家更换内件时一并回收处置。 检修废渣、清管废渣属于一般固废,送至射洪作业区统一收集,定期交有能力且环保手续齐备的单位进行资源化利用。 金浅5H井区集气站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 | 已落实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施工生活垃圾定期清运交当地环卫部门处理。管道敷设采用分层开挖、分层回填方式,对开挖土方及时回填,减少临时堆存时间,开挖和调运过程中应做好水土保持和抑尘措施;施工结束后剩余泥浆交砖厂综合利用;改造井站拆除阀门及管道设施交由川中油气矿作业区统一收集后作报废资产处置;金浅5H井区集气站乙二醇再生撬中机械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产生废分子筛由厂家回收利用,废活性炭收集后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置。 金浅5H井区集气站装置维护保养产生废润滑油,收集后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置。 平台井口原料气经节流后进入除砂撬进行除砂,定期对除砂器内件进行更换,由于岩屑杂质附着于除砂器内件上,因此由厂家更换内件时一并回收处置。 检修废渣、清管废渣属于一般固废,送至射洪作业区统一收集,定期交有能力且环保手续齐备的单位进行资源化利用。 金浅5H井区集气站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 | 已落实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结合工程沿线敏感目标分布合理优化施工方案、施工时段以及施工场地的位置和布设,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和减缓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施工期结束后须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及时进行施工迹地生态恢复工作,并加强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做好土地和青苗破坏赔偿工作,在施工前及时提前通知沿途地块农户,文明施工,尽最大可能减少农户青苗损失;施工时需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加强施工队伍管理;被破坏植被区应及时恢复原有地貌;管沟开挖时,将表层含有植物根系的表层土壤剥离放置一侧,等管道埋好后,再用挖出的土壤进行回填,土石方回填不仅遵循设计规范要求,而且遵循“下石上土、下粗上细、肥沃的在上贫瘠的在下”的原则;对坡度较大地段,要搞好护坡工程的建设,根据工程段地质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边坡防护措施。对于耕地,施工结束后,建设单位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做好管线沿途土地复垦工作,注重恢复原貌工作的施工质量,尤其是田坎培土和田地肥质,尽最大努力保障农户的后续生产力 | 已落实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风险防控,按规定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按规定备案。严格落实环境应急预案、报告书及批复等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要求,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范,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事故状态下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环境,确保环境安全; | 已落实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