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化粪池、沉淀池 | 不外排 | 项目实行雨污分流制;生产区初期雨水通过生产区四周设置的截排水沟导入初期雨水收集池,处理后的初期雨水回用于厂区和料场洒水防尘;设备清洗废水和地坪清洗废水经循环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厂区和料场洒水防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旱地灌溉 | /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旋风+布袋两级除尘系统;电捕集+活性炭吸附系统,半封闭料仓、洒水 抑尘 |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燃油锅炉烟气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中的二级新改扩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1996)表2二级标准排放限值;《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 1996)表4中二级排放标准; | 水稳拌合站和食堂未建设。项目营运期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沥青拌合站废气、车辆运输扬尘、仓储粉尘。骨料投料、干燥、提升、筛分、拌合过程产生的粉尘及干燥筒燃烧器燃烧废气与含尘废气一起进入除尘系统(旋风+布袋两级除尘)处理后通过排气筒达标排放;有机热载体炉(导热油炉)燃烧废气经排气筒达标排放;成品出料口散发一定量的沥青烟恶臭气体与搅拌及落料产生的沥青烟、苯并芘采用“电捕集+活性炭吸附”处理达标排放;矿粉筒仓产生的粉尘经仓顶除尘器处理后,通过仓顶排气口排入大气;骨料堆场在碎石、矿粉卸料、堆放过程产生无组织排放粉尘通过采取半封闭结构,上方为彩钢板顶棚、四周均设置围挡、地面采取硬化措施,并定期对其周围洒水抑尘。车辆运输产生的粉尘采取厂区道路硬化、降低车速、洒水抑尘等措施 | 正常工况下监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选用高效低噪声设备、合理平面布置、安装减振底座等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 项目运营期间噪声主要为厂区内各机械设备运行中产生的机械噪声。采取采取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振、厂房隔声、加装消声器等措施来控制噪声排放 | 正常工况下监测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导热油委托商家定期直接更换带走,不在厂区储存。本项目按要求设置有危废暂存间,项目相关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生活垃圾设置有生活垃圾桶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集中清运处置。除尘器收集粉尘以及循环沉淀池底泥经统一收集后回用于生产;静电捕集产生的废焦油由焦油收集池收集后采用桶装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送焦油加工厂作原材料。油罐和沥青储罐定期清理产生的废水和废油渣属于危险废物名录中“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用专用容器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项目维修产生的废机油和沥青油烟处理产生的废弃的活性炭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 已落实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已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