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综合废水处理系统 |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 | 综合废水处理系统 | 2023年4.21-4.23日进行检测 | 达标 |
2 | 含氮废水处理系统 |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 | 含氮废水处理系统 | 2023年4.21-4.23日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电泳工段捕集的有机废气收集后通过“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 | 电泳工段捕集的有机废气收集后通过“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 | 2023年4月~11月 | 达标 |
2 | 涂胶工段产生的废气经收集收经1套“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25m高排气筒(2#)排放 | 《表面涂装(汽车零部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2/3966-2021) | 涂胶工段产生的废气经收集收经1套“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25m高排气筒(2#)排放 | 2023年4月~11月 | 达标 |
3 | 中涂烘干、面漆烘干、套色漆烘干工段产生的废气经收集收经1套“RTO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37m高排气筒(3#)排放 | 《表面涂装(汽车零部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2/3966-2021) | 中涂烘干、面漆烘干、套色漆烘干工段产生的废气经收集收经1套“RTO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37m高排气筒(3#)排放 | 2023年4月~11月 | 达标 |
4 | 中涂喷漆、流平,色漆喷涂、色漆闪干、罩光清漆喷涂、流平,套色漆喷涂、流平工段产生的废气经收集收经1套“过滤棉+沸石转轮浓缩+RTO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37m高排气筒(3#)排放 | 《表面涂装(汽车零部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2/3966-2021) | 中涂喷漆、流平,色漆喷涂、色漆闪干、罩光清漆喷涂、流平,套色漆喷涂、流平工段产生的废气经收集收经1套“过滤棉+沸石转轮浓缩+RTO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37m高排气筒(3#)排放 | 2023年4月~11月 | 达标 |
5 | 点修补废气、调漆废气、喷蜡废气通过一套“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37m高排气筒(3#)排放 | 《表面涂装(汽车零部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2/3966-2021) | 点修补废气、调漆废气、喷蜡废气通过一套“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37m高排气筒(3#)排放 | 2023年4月~11月 | 达标 |
6 | 底盘喷漆、流平、烘干、调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一套“过滤棉+沸石转轮浓缩+RTO”处理后,通过1根37m高排气筒(4#)排放 | 《表面涂装(汽车零部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2/3966-2021) | 底盘喷漆、流平、烘干、调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一套“过滤棉+沸石转轮浓缩+RTO”处理后,通过1根37m高排气筒(4#)排放 | 2023年4月~11月 | 达标 |
7 | 污水站产生的恶臭气体均收集后经一套“生物除臭装置”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16#)排放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 93) | 污水站产生的恶臭气体均收集后经一套“生物除臭装置”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16#)排放 | 2023年4月~11月 | 达标 |
8 | 危废暂存间产生的有机废气经“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17#)排放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 | 危废暂存间产生的有机废气经“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17#)排放 | 2023年4月~11月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高噪声源经过消声、减振及距离衰减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4类标准 | 高噪声源经过消声、减振及距离衰减后 | 2023年月4月21日-4月23日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按“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和环保管理要求,落实各类固废,特别是危险废物的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实现固体废物全部综合利用或安全处置。危险废物须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其处置应按照当前危险废物环保管理规定执行,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 -2023)严格做好危废堆放场所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措施。按危废转移联单管理制度要求,转移过程须按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实施转移。 | 已按“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和环保管理要求落实各类固废处置,已和危废单位签订处置协议;危废库已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进行建设;危废转移按联单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审批后转移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业应建立预防环境污染的预案,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污染应急措施,防止污染治理设施发生事故。 | 已建立环境污染应急措施(已建设事故应急池1200m3)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