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施工期清洗废水、管道试压废水、池体清洗废水管道输送至杏一、杏十联含油污水处理站(三元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注油层,不外排。生活污水由罐车拉运送至(大庆市北控污水管理有限公司南区污水处理厂)八百垧南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 | 《大庆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设计规定》(Q/SYDQ0639-2015)、《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技术要求及分析方法》(SY/T5329-2022) | 已建设 | 杏一联出水中含油量浓度范围为2.89~4.13 mg/L、悬浮固体含量为1~2 mg/L、悬浮物颗粒直径中值在1.62~1.70μm,;杏十联含油污水处理站(三元污水处理站)出水含油量浓度范围为2.62~4.46 mg/L、悬浮固体含量为1~2 mg/L、悬浮物颗粒直径中值在1.63~1.69μm,水质满足《大庆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设计规定》(Q/SY DQ0639-2015)中相应指标,同时满足《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技术要求及分析方法》(SY/T5329-2022)“含油量≤15mg/L、悬浮固体含量≤20mg/L,悬浮物颗粒直径中值≤5μm”控制指标,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本项目属于管线改造工程,运行期没有污染物排放,本项目油气集输均采用了密闭流程,最大限度降低了烃类气体的挥发,项目运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运行期排放的废气主要是池体挥发的烃类气体,通过加强对设备和管道的检查和维护,制订管理制度,控制各部位无组织挥发的烃类总量;池体运行时通过加盖措施和及时清空,减少烃类气体挥发。 | 站场厂界非甲烷总烃执行《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8-2020)排放限值场站内监控点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附录A标准限值。 | 已建设 | 池体所在场站杏一联厂界非甲烷总烃浓度0.71~0.91mg/m3,杏六联厂界非甲烷总烃浓度为0.70~0.94mg/m3,杏十联厂界非甲烷总烃浓度为0.71~0.91mg/m3,注采706班厂界非甲烷总烃在0.71~0.91mg/m3。场站厂界非甲烷总烃均满足《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8-2020)限值要求。厂区内池体周边非甲烷总烃任意一次浓度为0.91~0.98mg/m3,1h平均浓度在0.89~0.98mg/m3。均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附录A排放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管线工程运行期无噪声污染排放;池体运行有机泵运行噪声。 池体泵类通过减振、隔声等降噪措施以及提高零部件的装配精度,加强运转部件的润滑,降低摩擦力,对各连接部位安装弹性刚垫或橡胶衬垫,以减少传动装置间的振动。 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尤其加强村屯周围场站设备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保持在最佳运行状态,降低噪声源强度。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2类 | 已建设 | 体所在场站厂界噪声昼间在49.6~54.5dB(A)之间,夜间在46.5~49.2dB(A)之间,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①源头控制 从源头上采取控制措施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各类废物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在工艺、管道、设备等处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将污染物的跑、冒、滴、漏降到最低限度。 ②分区防渗 根据预测结果、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和污染物类型将本项目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 ③地下水环境监测与管理 实施覆盖项目周边的地下水污染监控系统,包括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设置地下水污染监控井,及时发现污染、及时控制。 | ②本项目掺水/回油管线、输油管线均为采用无缝钢管,管道设计壁厚的腐蚀余量为3mm,采用管道内防腐,管道的外防腐等级采用特加强级;管道的连接方式应采用焊接;事故池池体内部刷环氧材料防腐涂层,先抹灰30m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再涂抹两布四涂防水层,水池原防渗采用壁板厚400mm,底板厚500mm,C30P6抗渗钢筋混凝土,刷涂层后防渗性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重点防渗区防渗要求中的重点防渗区防渗要求,防渗性能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0×10-7cm/s;洗井液回收水池池壁外侧地面上砖砌体及抹灰层拆除并重砌砖体,刷1:2水泥砂浆20mm厚,砌体墙采用MU20混凝土多孔砖Mb10混合砂浆砌筑,维修破损保温层,采用50mm厚苯板保温。拆除源池壁内侧与池体抹灰,在池壁内侧刷环氧树脂+聚氨酯压力注浆,用20mm厚聚合物砂浆抹平,渗透系数为1.0×10-13cm/s。 ③本项目投产运营时间较短,尚未进行管道腐蚀检测; ④本项目重点防渗区为地下集油管道,事故应急池和洗井回注水池内的池体。 ⑤输送管道配套安装压力表,当发生泄漏事故时可通过压力变化及时发现。 ⑥项目设地下水跟踪监测井4口,均依托周边村屯,即在地下水流向上游依托双发屯地下水井,地下水流向侧方向及下游分别依托龙华新村地下水井、杏树岗村地下水井、建工一村地下水井。本次验收期间,对4口井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石油类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限值(≤0.05mg/L)。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管线工程运行期无固体废弃物产生,池体运行时,定期清池有含油污泥产生,属于危险废物HW08,代码为071-001-08。 (1)本工程产生的含油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类别为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代码为071-001-08,集中送往第四采油厂杏北含油污泥处理站减量化处理,再送大庆博昕晶化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达标处理,处理后的脱油泥满足《油田含油污泥处置与利用污染控制要求》(DB23/T3104-2022)要求,用作垫井场及通井路,执行危险废物转运联单制度。 (2)本工程产生的危险废物不进行暂存,及时进行收集运输工作,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2022年)。在收集过程中确保危险废物不遗撒,泄漏。 | 本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为池体定期清理产生的含油污泥。因本项目投运时间较短,未对池体进行污泥清理,待清理时,委托第四采油厂杏北含油污泥处理站减量化处理后,再由大庆博昕晶化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的泥渣满足《油田含油污泥处置与利用污染控制要求》(DB23/T3104-2022)要求后,用于在油田作业区域内用于通井路和井场建设、筑路和铺路。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一般性生态保护措施 ①加强设备养护,防止原油、含油污水以及各种废液的跑冒滴漏,如发生跑冒滴漏,及时处理; ②埋设集油管线时,根据管径的大小做到尽量窄控,采取平埋方式(不起土坝)进行,以便尽快恢复植被; ③恢复土地生产能力。施工过程中尽量保护土地资源,不打乱土层,先挖表土层(30cm 左右)单独堆放;然后挖心、底土层另外堆放。复原时先填心、底土,后平覆表土,以便尽快恢复土地原貌; ④加强管理,规范施工人员行为,严禁随意践踏、碾压施工区范围之外的植被;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被破坏的地表形态。对临时占用旱地进行表土留存,分层回填,整平翻松,确保恢复等质等量面积的耕地。恢复过程由环境监理全程监督,以确保生态恢复效果。 2、针对性生态保护措施 (1)集输管线的生态防护措施:施工过程中尽量保护土地资源,不打乱土层,先挖表土层(30cm 左右)单独堆放,然后挖心、底土层另外堆放,复原时先填心、底土,后平覆表土,以便尽快恢复土地原貌。在埋设管线时,应根据管径的大小做到尽量窄控,临时占地宽度不大于10米。对于土壤要分层开挖、分别埋放,按原土层回填(先填心土,后覆盖表土)平埋方式(不设管堤)进行,以便其尽快恢复植被。对管道施工影响区两侧施工影响区进行植被恢复。 | 1、经调查,集油管线采取平埋方式进行,现占用的临时占地已平整并恢复;本项目施工时间为2023年4月-12月,耕地施工时避开了农作物耕种季节; (1)施工过程占用的临时占地,在对土壤开挖施工时做到不打乱土层,先挖表土层(30cm 左右)单独堆放,然后挖心、底土层另外堆放,复原时先填心、底土,后平覆表土,现已恢复土地原貌。 (2)施工期间,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文明施工教育,禁止破坏周边生态,临时占地做到完整恢复。 2、(1)在埋设管线时,根据管径的大小做到窄控,临时占地宽度不大于10米。对于土壤要分层开挖、分别埋放,按原土层回填(先填心土,后覆盖表土)平埋方式(不设管堤)进行,现已将临时占地植被恢复。 (3)经调查,施工期各施工组均设有专人负责监督落实环保人员,所有施工机械均在作业带范围进行,施工车辆按设计的施工便道行驶,施工现场没有出现占地外活动情况,施工期间未发现随意践踏、碾压施工区范围之外植被的情况。施工过程中临时占地及管沟开挖过程中严格执行了保存表土、分层开挖及分层回填的“三分一恢复”措施,根据现场调查,施工结束进行场地平整,现已恢复土地原貌; (3)剥离占地内0.3m的表土,临时耕地进行表土留存,分层回填,整平翻松,现已恢复良好。 (4)①施工期合理规划道路运输路线,避免因交通运输量的增加而导致的扬尘污染 ②施工期间未在大风天气作业,运输道路、施工场地有扬尘时及时洒水抑尘,定期清扫散落在施工场地的泥土,减少扬尘对周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③管沟铺设后,就地回填,自然沉降后,恢复植被,没有弃土。 ④土建施工过程临时堆放土堆采取了覆盖、洒水等防尘措施;及时清运,堆放过程中在顶部加盖篷布;对易产生扬尘污染的建筑材料堆覆盖到位。 ⑤管线工程土方开挖产生的临时弃土集中堆放在背风侧,临时堆放土堆采取覆盖、洒水等防尘措施;缩短土方裸露时间,堆放过程中在顶部加盖篷布;对易产生扬尘污染的建筑材料堆进行了覆盖;施工作业带宽度控制在8m。 (5)合理的规划了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开挖,及时回填,防止弃土风化失水而起沙起尘;大风天气立即停止土方工程施工作业。 ⑦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施工场地的清理,清除积土、堆物。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经调查本项目掺水/回油管线、输油管线均为无缝钢管内缠胶带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管,管道外防腐等级为加强级,管道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注水管道材质采用内特种纳米外二PE防腐加强级无缝钢管。 (2)经调查,管线施工完成后已进行水压试验,未发现渗漏,管线已投入使用。 (3)事故池池体内部刷环氧材料防腐涂层,先抹灰30m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再涂抹两布四涂防水层,水池原防渗采用壁板厚400mm,底板厚500mm,C30P6抗渗钢筋混凝土,刷涂层后防渗性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重点防渗区防渗要求中的重点防渗区防渗要求,防渗性能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0×10-7cm/s;洗井液回收水池池壁外侧地面上砖砌体及抹灰层拆除并重砌砖体,刷1:2水泥砂浆20mm厚,砌体墙采用MU20混凝土多孔砖Mb10混合砂浆砌筑,维修破损保温层,采用50mm厚苯板保温。拆除源池壁内侧与池体抹灰,在池壁内侧刷环氧树脂+聚氨酯压力注浆,用20mm厚聚合物砂浆抹平,渗透系数为1.0×10-13cm/s。 (4)企业定期进行应急演练,项目应急组织管理机构对岗位人员加强日常的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对集输管线防腐情况定期检测,制定维修及应急操作手册。针对不同岗位制定岗位职责,定期对施工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 经调查,本项目管线按照规定由站内人员进行检查、巡线,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置或维修,未发生过因设备运行不良导致环境事故;同时第四采油厂根据管线等可能的风险编制了《突发环境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等各类预案,各管线负责场站应急演练及巡线记录见下图。 (1)制定应急处置卡,明确发生管道泄漏、火灾爆炸时应采取的操作步骤,减少事故的影响。 (2)制定管线巡线计划,定期进行巡线检查,并进行记录; (3)各场站已将新建管线纳入2024年度应急演练计划; (4)本项目投产运营时间较短,尚未进行管道腐蚀检测,运营过程中根据管线实际运营情况制定管线腐蚀检测计划; (5)经调查,第四采油厂已编制的《第四采油厂环境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在大庆市红岗生态环境局进行备案(备案号为230605-2023-011-LT),同时大庆市大同区生态环境局出具了收到备案材料的证明。同时第四采油厂配备了应急物资,本项目运行以来未发生过因设备运行不良导致的环境事故。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