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沉淀池 | 施工期及运行期废水若外排进入地表水体,需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要求 | 施工营地、机械修理场、拌合场等设置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生产废水经沉淀、隔油处理后回用,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利用附近现有卫生设施处理。 | 施工期已过,施工营地、机械修理场、拌合场等设置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生产废水经沉淀、隔油处理后回用,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利用附近现有卫生设施处理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围栏、洒水抑尘措施 | 颗粒物、沥青烟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1996) 中二级标准 | 标段的施工承包单位自备洒水车,对沿线施工便道和进出堆场的道路经常洒水。 | 施工期施工承包单位自备洒水车,对沿线施工便道和进出堆场的道路经常洒水抑尘 | 达标 |
2 | 沥青混凝土敷设 | 颗粒物、沥青烟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1996) 中二级标准 | 使用商品沥青混凝土,减小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 施工期使用商品沥青混凝土,减小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声屏障 | 公路两侧红线35m以内区域执行4a类标准,红线35m以外的区域执行2类标准。 | 施工期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优化运输方案,禁止夜间作业,并设置声屏障等临时隔声措施; | 施工期未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落实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剥离表土应全部回用于施工迹地和公路两侧的植被恢复;合理调配工程土石方,减少弃渣量,弃渣及时送弃渣场压实堆存;建筑废料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收集后送往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严禁倾倒下河;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置。营运期路面垃圾由养护人员定期清扫收集后送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置。 | 已落实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剥离表土应全部回用于施工迹地和公路两侧的植被恢复;弃渣及时送弃渣场压实堆存;建筑废料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收集后送往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置。营运期路面垃圾由养护人员定期清扫收集后送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和落实施工期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加强对施工单位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监督和管理,控制和减小施工对沿线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优化施工临时用地布设方案,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和在征地范围内布设施工场地、施工营地、拌合场、预制场、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妥善保存路基开挖的表土、耕作层土壤等,临时堆放场应做好必要的排水、挡护、防尘措施;合理选择弃渣场场址,弃渣运输过程中做好防逸散、防洒落措施,提前做好渣场排水与防护措施,弃渣前剥离原表层土予以保存,弃渣后回填覆土并进行迹地恢复;桥梁路段施工时应先建拦渣设施,严禁渣土下河,尽量减少新增水土流失。施工期结束后应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及时对裸露边坡、临时占地等进行生态恢复,对临时占地要恢复土地原有使用功能,植被恢复应注意生物多样性,确保生物安全。 | 施工期已制定和落实施工期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加强对施工单位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监督和管理,控制和减小施工对沿线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优化施工临时用地布设方案,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和在征地范围内布设施工场地、施工营地、拌合场、预制场、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未占用基本农田;弃渣运输过程中做好防逸散、防洒落措施,提前做好渣场排水与防护措施,弃渣前剥离原表层土予以保存,弃渣后回填覆土并进行迹地恢复;桥梁路段施工时应先建拦渣设施,严禁渣土下河,尽量减少新增水土流失。施工期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迹地恢复。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落实营运期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装载有毒有害物质、油类车辆及其他危险品的运输管理,限制运输危险品车辆的车速;涉及桥梁、涵洞的环境敏感路段应设置警示牌、限速牌等,公布事故报警电话;桥梁处应设置事故废水收集系统,桥面两侧设置防撞墩,公路沿河一侧设置防撞栏;加强排水设施的管理和维护,防止事故状态下路面、桥面径流直接排入沿线水体和农用地。 | 已落实营运期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装载有毒有害物质、油类车辆及其他危险品的运输管理,限制运输危险品车辆的车速;涉及桥梁、涵洞的环境敏感路段应设置警示牌、限速牌等,公布事故报警电话;桥面两侧设置防撞墩,公路沿河一侧设置防撞栏。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