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一体化污水站处理 | 《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中表2 | 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建设 | 于2024年8月22和23日对总排口废水进行监测,监测项目为pH 、悬浮物、化学需氧量、 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总 氮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活性炭吸附装置、 SDG干式净化吸收装置 | 硫酸雾、氯化氢、氮氧化物和非甲烷总 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表 2中标准,氨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中标准 | 有机前处理及有机实验产生的有机废气(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无机前处理、理化检测分析产生的酸性废气(主要污染物为氯化氢、硝酸雾(以NO表征)、硫酸雾)和氨。有机前处理及有机实验产生的有机废气经集气罩和通风橱收集后引至四楼楼顶,高度为15米,分别经3套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 排放。无机前处理、理化检测分析产生的酸性废气、氨经集气罩和通风橱收集后引至四楼楼顶,高度为15米,分别经4套SDG 干式吸收处理 装置处理后排放。 | 于2024年8月22日和23日对7个排气筒进行有组织废气监测,检测项目为非甲烷总烃、硫酸雾、颗粒物、氮氧化物、氨气、硫化氢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减震垫、隔声罩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 2 类标准 | 主要噪声源为超声波清洗机、干燥箱等实验设备和风机等运转,通过采用低噪声设备、减振、建筑隔声等措施进行降噪。 | 于2024年8月22日和23日对厂界噪声进行监测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无 | 无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废包装材料,纯水制备产生的废反渗透膜和废活性炭,未接触试剂的剩余土样、废培养基、破损实验器具和经清洗干净的实验室用品,实验废液(含仪器废液和试剂配制废液),实验残渣、残留样品,具有危险特性的一次性实验用品,废弃实验药品包装物,污泥,废填料,废气处理产生的废活性炭,生物安全柜滤膜,废紫外线消毒灯管等。废包装材料外售综合利用,纯水制备产生的废反渗透膜和废活性炭交由厂家回收,未接触试剂的剩余土样、废培养基、破损实验器具和经清洗干净的实验室用品交由环卫部门处置(废培养基须经无害化灭菌处理)。实验废液(含仪器废液和试剂配制废液),实验残渣、残留样品,具有危险特性的一次性实验用品,废弃实验药品包装物,污泥,废填料,废气处理产生的废活性炭,生物安全柜滤膜,废紫外线消毒灯管等分类收集、分区暂存于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 建设的危废贮存点内,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废包装材料,纯水制备产生的废反渗透膜和废活性炭,未接触试剂的剩余土样、废培养基、破损实验器具和经清洗干净的实验室用品,实验废液(含仪器废液和试剂配制废液),实验残渣、残留样品,具有危险特性的一次性实验用品,废弃实验药品包装物,污泥,废填料,废气处理产生的废活性炭,生物安全柜滤膜,废紫外线消毒灯管等。废包装材料外售综合利用,纯水制备产生的废反渗透膜和废活性炭交由厂家回收,未接触试剂的剩余土样、废培养基、破损实验器具和经清洗干净的实验室用品交由环卫部门处置(废培养基须经无害化灭菌处理)。实验废液(含仪器废液和试剂配制废液),实验残渣、残留样品,具有危险特性的一次性实验用品,废弃实验药品包装物,污泥,废填料,废气处理产生的废活性炭,生物安全柜滤膜,废紫外线消毒灯管等分类收集、分区暂存于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 建设的危废贮存点内,定期委托辽宁省环保集团铁岭海环科技有限公司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无 | 无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强化环境风险防范和环保设施安全生产。按照相关规定编制和备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急预案做好衔接,定期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有效防范和应对环境风险。严格落实环保设施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健全企业内部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和管理责任制度,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重点环保设施进行设计,并定期做好环保设备设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 | 建设单位建立了事故应急机构,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了应急物资储备,定期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并做好环保设施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隐患 排查治理,可以有效防范和应对环境风险。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