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隔油池+化粪池 | 分宜县城西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 隔油池+化粪池 | ,,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水膜除尘器+碱液喷淋+20m排气筒 | 不凝气燃烧产生的颗粒物、SO2、NOx执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中表4有关排放浓度限值要求,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相关限值要求;甲苯、二甲苯执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中表4有关排放浓度限值要求。H2S、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标准限值 | 水膜除尘器+碱液喷淋+20m排气筒 | 正常 | 达标 |
2 | 布袋除尘器+20m高排气筒 | 钢丝出料收集的碳黑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的相关限值 | 布袋除尘器+20m高排气筒 | 正常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减振、隔声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 | 减振、隔声 | 正常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危险废物暂存间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13修改单)中要求执行,暂存场地硬化无裂隙并设置警示标识,并做好“三防”(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措施。 | 厂区分区防渗;储油罐采用双层罐,在罐区设置一座备用罐,同时在罐区周围设置围堰,围堰内敷设防渗膜;生产车间内的各中转罐周围设置围堰,围堰容积不小于中转罐总容积,围堰内铺设防渗膜;厂区危废暂存间(5m2)铺防渗膜。同时厂区南侧现状监测井作为地下水跟踪监控井,定期监控地下水环境质量。加强管理、检修等。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工业固废处置严格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基本原则。除尘塔循环水池产生的污泥定期清掏至厂区干化池处理,自然干化后桶装送入厂区一般固废暂存,定期送一般固废处置场妥善处置;生产中产生的废旧包装袋统一收集至一般固废暂存点后定期交由废品回收单位回收处理;收集的碳黑尘直接作为碳黑产品出售;油罐定期清理产生的清罐废物由有资质的专业清罐公司统一收集处置;废机油、隔油池含油污泥收集后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或利用;含油废手套、废抹布与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 除尘塔循环水池产生的污泥定期清掏至厂区干化池处理;自然干化后桶装送入厂区一般固废暂存间(5m2)暂存,定期送一般固废处置场妥善处置;废旧包装袋厂区一般固废暂存间暂存后交由废品回收单位回收处理;除尘器收集的碳黑尘回收利用。不凝气净化系统更换的高浓度废液、设备检修等产生的废机油等属于危险废物,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各油罐定期清理产生的清罐废物由有资质的专业清罐公司统一收集处置。危废暂存间作防渗处理。隔油池含油污泥为危险废物,桶装后暂存于危废间,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妥善处置。生活垃圾统一收集交环卫处置,含油废抹布手套混入生活垃圾收集处理。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按《报告书》的要求制定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加强员工安全作业培训,从源头控制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 | 设立事故池,容积500m3,初期雨水池,容积60m3,企业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落实环境风险措施等。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