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 | 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 7 部分:其他行业》(DB37/2801.7— 2019)表 1 限值要求;臭气浓度《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 2 排放限值要求 | 粘合、煮料过程产生的废气经人工粘 合工位、煮料锅上方安装的集气罩收 集至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 过 1 根 15m 高的排气筒 DA001 排放 | VOCs最大监测浓度为3.2mg/m3,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7部分:其他行业》(DB37/2801.7—2019)表1中Ⅱ时段(VOCs60mg/m3)排放限值要求;臭气浓度最大监测浓度为977无量纲,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GB14554-93)表2中(臭气浓度2000无量纲)标准限值。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低噪声设备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 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产噪设备;对声源采用消声、隔声和减振等措施,有效降低对周围声环境造成影响。 | 各厂界检测昼间噪声值为 55~58dB(A)、夜间噪声值为 41~48dB(A),满足《工业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 2 类标准(昼间 60dB(A)、夜间 50dB(A)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按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原则,落实各类固废污染防治措施。项目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废大理石板、废包装材料、废罗拉轴、废边角料、废金刚线、废导轮、不合格产品收集后外售;废胶、废 502 胶水瓶、废切削油、废切削油桶、煮料废液、清洗废液、废磁性磨削液、废磁性磨削液桶、含切削油/磁性磨削液的磁泥、超声清洗废液、废活性炭、废机油、废机油桶属于危险废物,须暂存于危废间内,定期委托有危废资质的单位处置。企业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的相关规定进行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置,落实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其中危险废物暂存间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相关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按要求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识,并严格做好防雨、防渗、防腐措施。 | 项目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废大理石板、废包装材料、废罗拉轴、废边料、废金刚线、废导轮、不合格产品收集后外售;废胶、废 502 胶水瓶、废切削油、废切削油桶、煮料废液、清洗废液、废磁性磨削液、废磁性磨削液桶、含切削油/磁性磨削液的磁泥、超声清洗废液、废活性炭、废机油、废机油桶属于危险废物,暂存于危废间内,定期委托有危废资质的单位处置。企业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的相关规定进行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置,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其中危险废物暂存间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相关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并做好防雨、防渗、防腐措施。目前尚未设置危险废物标识。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监测计划, 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报我局备案并定期演练。 | 建立健全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按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并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备案号:370686-2024-029-L)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