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污水处理设施 | 无 | 1座,处理能力为4m3/d | 未检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无 | 无 | 无 | 已检测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变电站值守人员(2人)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工人定期清运。 | 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变电站值守人员(2人)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工人定期清运。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环评要求: ①建议杆塔多采用长短塔腿配高低基础,在跨越树木时采用高跨越方式,塔基多为人工挖孔桩基础,减小林木的砍伐。 ②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材料的运输要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将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时,应首选变电站、塔基位置作为材料堆放点;如选择塔基位置堆放有困难或因材料过多无法堆放,应尽量选择较近堆放位置,避免二次搬运。优化施工方案,控制施工作业带范围,设置围挡或围栏。同时,应做好防止雨淋、受潮的工作,以免引起材料浪费的同时破坏该区域的土壤、植被等生态环境。 ③基坑土石方回填应按规范要求分层夯实。施工现场应做到工完料净,对现场剩余的砂石料应运至其他桩号使用,或者与土掺和后回填至坑内,对剩余的水泥必须运回材料站。现场废弃的编织袋、塑料制品、线绳等杂物,不许乱丢,应及时清理、回收,使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清。使用过的临时堆放点、机械停放地要人工平整、恢复地貌。施工时不得任意破坏施工外树木、青苗及植被,做到文明施工,保护环境。破坏的植被,要种植相同面积的植物进行恢复补偿。施工结束后恢复原用地性质。 ④施工队伍的能源、燃料供应要妥善解决,不得以林木为燃料。 ⑤施工期间加强施工人员的各类卫生管理,避免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直接排放。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统一集中处置,杜绝随意乱丢乱弃。 ⑥在施工中若遇到文物古迹、古建筑、古树、奇树等应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报告业主和有关部门,确定是否保留。 ⑦优化施工方案,加快施工进度,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快完成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施工,尽量减少对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及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恢复,尽可能恢复到有景观面貌。 ⑧在山林施工,为减少工程对野生鸟类和兽类的影响,应做好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依据鸟类和兽类的活动规律进行施工,力求避免在鸟类和兽类休息、觅食的时间内进行爆破施工。施工工期尽量避开生物的繁殖期,尤其是避开鸟类的繁殖季节,同时避免早晚鸟类活动的时间进行施工。 批复要求: 建设过程中避免大规模开挖或爆破,防止施工时对自然地貌及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和塌方事件。 | 环评措施已落实。 ①线路施工期充分利用地形地貌,采用全方位高低腿塔,合理设计了线路高度,尽量采用高跨方式;同时缩小了临时道路、牵张场等占地面积小,塔基基本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避免了大规模开挖,严格严格按照设计及规程规定,减少了砍伐林木。 ②本项目建设工程中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材料运输采取汽车运输,汽车不能到达处采用人力抬运的方式进行。杆塔施工时选变电站、塔基位置作为了材料堆放点,砂、石、水泥、钢筋、土石方在露天堆放时,用彩条布铺盖,防雨淋、受潮。塔基基础开挖施工避开了雨季,施工活动控制在塔基施工范围内,设置围挡或围栏。 ③工程塔基开挖土石方临时堆放在塔基施工范围内,单个塔基施工结束时及时进行了分层回填压实。单个塔基剩余的砂石料运至其他桩号使用或运回材料站,未随意丢弃。废弃的编织袋、塑料制品等施工结束后均进行了清理,现场无遗留。使用过的临时堆放点、机械停放地已人工平整、恢复地貌。施工时做到了文明施工,保护环境,未任意破坏树木、青苗及植被。施工结束后对变电站周围、塔基周围、牵张场、临时道路等临时用地进行了原用地功能恢复,恢复为灌草地、草地、乔木林地等,耕地由农民自行复耕。 ④施工队伍的能源、燃料未以林木为燃料。 ⑤施工期间生活污水依托附近农户旱厕处理。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 交环卫部门处理。 ⑥施工过程中未发现工地周边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未发现文物古迹、古建筑、古树、奇树等。 ⑦本项目施工期采用新进的施工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尽量减少对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及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已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恢复,施工现场已恢复到原有景观面貌。 ⑧已合理安排施工期,施工期未进行爆破;同时施工期已尽量避开生物的繁殖期,同时避免早晚鸟类活动的时间进行施工。 此外,根据调查,施工严格控制了塔基施工扰动范围,避免了大规模开挖,未在生态保护红线内设置牵张场等临时施工场地;在重庆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重庆红池坝风景名胜区内施工时,严格控制了牵张场、塔基临时占地等。施工结束后,塔基周围、牵张场占地等临时占地已进行了植被恢复,变电站四周已进行了植被恢复。施工期间未发现有保护动物、珍稀植物或古树名木。经调查,本项目建设对调查范围内生态环境影响小。 批复措施已落实: 建设过程中塔基采用人工开挖,项目建设过程中未爆破,尽量减少施工时对自然地貌及植被的破坏,防止了水土流失和塌方事件。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设事故油池一座,容积为20m3,油水分离,专业机构处置废油。 | 设事故油池一座,容积为30m3,具有油水分离功能。发生事故后,废油拟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目前尚未发生过漏油事故。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