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三级沉淀池 | 《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1-2012)表2中采矿废水直接排放标准 | 项目矿坑涌水汇入100m3三级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部分回用于洒水降尘,部分外排至东侧无名小溪(枯水期流量为0.1m3/s),经约1.2km 进入东冲小河再经8km进入地下暗河。 | 2023年10月21日至10月22日 | 达标 |
2 | 四格化粪池 | / | 10m3 | 无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油烟净化器 |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 | 油烟废气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空排放 | 2023年10月21日至10月22日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密闭房间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2类标准 | 选用低噪声设备,设备安装基础减震,风机安装消音器等,采用软性连接,并将空压机、通风机等高产噪设备均布置在密闭房间内 | 2023年4月24日至4月25日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源头控制措施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 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和降低可能污染物的跑、冒、滴、漏 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实现“质量、安全、环境 ”三位一体的全面质量管 理目标。设专人负责对地下水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和岗 位责任制,制定风险预警方案,设立应急设施减少环境污染影响。 2、分区控制措施 加强整个矿区水文地质工作,尤其是加强采坑及巷道涌水水量动态 变化的观测,巡视巷道涌水量情况,考虑合理治理措施。 3、井下采坑的地下水水质保护措施 (1)矿井水及时收集,由管道输送至工业场污水沉淀池处理; (2)禁止在开采作业时,将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将生活污水收集后 通过管道输送到办公区生活污水沉淀池处理; (3)对井下排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强管理,保证正常运行;工 业场地、运输道路需设防排水措施;矿石暂存库搭建钢棚,四周围挡封 闭,地面防渗硬化,周围设排水渠,以免受污染的雨淋水影响地下水; (4)为了防止来水灌入地下采场,可采用截水沟或截水坝方式防止 上游来水进入采空区,同时对地表裂缝及时回填; (5)井下矿石采出后,及时运至废石暂存库,并及时回填或外售处 理,禁止长时间堆存于井下。 | 为杜绝本项目对土壤、地下水污染通过严格控制废水的无组织泄漏,杜绝厂区存在废水长期事故性泄漏发生;强化监控手段,定期检查。具体措施如下: (1)源头控制:为防止项目生产过程中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矿石暂存库、废石暂存库及废水处理构筑物内部采用防腐、防渗措施。废水收集管道采用无缝管,管道外层涂上防腐材料然后再用复合材料封包,在管道铺设完成后要进行高压防漏试验,管线连接除与阀门、仪表、设备等连接采用法兰外,其他管道采用焊接,在原料输送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输送的安全性。 (2)分区防渗:矿区工业场地按各功能单元所处的位置划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以及简单防渗区三类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域。重点污染防治区如矿石暂存库、废石暂存库、危废暂存间等,地面采用钢混结构。一般防渗区如化粪池,使用防渗材料建设。简单防渗区进行地面硬化。 (3)监控:定期进行检漏监测及检修。强化各相关工程的转弯、承插、对接等处的防渗,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强化防渗工程的环境管理。 (4)向工作人员宣传环保措施,树立人们保护地下水、土壤的意识。通过以上措施,防止地下水、土壤污染事故,保护地下水和土壤环境。 | |
2 | 严格固废环境管理。按规范建设废石暂存场,加强废石的综合利用,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 -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标准要求。危险废物(废机油、废矿灯、含油废抹布)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标准要求,建设危险废物暂存库,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并严格执行转移联单制度。 | 已按规范建设50m2废石暂存场,设置钢架棚、地面防渗,四周围挡封闭,设置截水沟,加强废石的综合利用。废石暂存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要求。项目已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的要求规范建设5m2危险废物暂存间,定期送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安全妥善处置,危废转移严格执行联单管理制度。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固废环境管理。按规范建设废石暂存场,加强废石的综合利用,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 -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标准要求。危险废物(废机油、废矿灯、含油废抹布)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标准要求,建设危险废物暂存库,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并严格执行转移联单制度。 | 已按规范建设50m2废石暂存场,设置钢架棚、地面防渗,四周围挡封闭,设置截水沟,加强废石的综合利用。废石暂存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要求。项目已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的要求规范建设5m2危险废物暂存间,定期送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安全妥善处置,危废转移严格执行联单管理制度。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 由于矿山历史开采过程中已经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 破坏,因此今后的营运过程中,建设方应在做好生态防护措施的同时逐 步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和恢复。 项目工程已破坏了一定量的植被,区域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都有一 定量的减少,这些生态损失需要项目建设方在建设区域和周边地区进行 绿化补偿,保持和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提高职工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 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采矿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 | 运营期生态环境防护和恢复措施 在采矿场地表移动界线范围外修建截水沟,拦截地表水以及大气降水,使其排出采矿场外。定期、分阶段进行地面塌陷进行平整和回填、对植被损毁区域进行恢复。植被种植方式采用“乔木+灌木+草”的植被系统,草种选择根系比较发达有利于固定水土的狗牙根,采用撒播的方法种植,间距每隔5m一条,乔木和灌木,采用移栽的方式,间距5×5m,对于裸露岩质边坡,在其坡脚种植攀爬植物,间隔1.5m。 其他综合措施: (1)矿山开采和其他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采矿活动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2)防止废石随意堆放,堆场下游建挡渣墙进行挡护,避免因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山间、谷地草地。 (3)运矿道路维护在原有线路上进行,严格控制道路宽度。加强对道路进行边坡防护,完善道路导排水沟,减少水土流失。 (4)运输车辆严禁超载,车辆必须覆盖,防止运送物料沿途洒落,占压道路沿线植被。并加强对运输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严格按照规定线路行驶,禁止下路乱行驶,避免因碾压路边植被和失稳路缘,造成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5)加强生产管理和职工的生态环保宣传教育,严禁随意开辟便道,禁止所有人员随意进入非工程用地区域活动,踩踏破坏植被,破坏地表生态,严禁捕杀野生动物。 通过采取上述生态防治措施,本项目运营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控,措施可行。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污染风险防范,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应急预防措施,按要求开展环境风险防范演练,杜绝环境风险事故发生。 | 已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落实应急预防措施,按要求开展环境风险防范演练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