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污水处理站(采用单效蒸发+芬顿反应+USAB+A/O+SBR工艺) |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4-2008)表2中排放限值,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43-2010)表1中B等级标准 | 生产废水经厂区内现有污水处理站(采用单效蒸发+芬顿反应+USAB+A/O+SBR工艺)处理后经污水管网排入江西奉新高新技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入污水处理站的SBR池一并处理后经污水管网排入江西奉新高新技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再经处理达标后经管网排入南潦河。 | 项目废水经单效蒸发+芬顿反应+USAB+A/O+SBR处理后符合《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4-2008)表2中排放限值,氯化物符合《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43-2010)表1中B等级标准。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两级盐冷+喷淋塔+活性炭+喷淋塔 | 江西省地方标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3部分:医药制造业》(DB36/1101.3-2019)表1中排放浓度限值, 《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7823-2019)表1中相关排放限值 | 技改工程废气的产生包括SAC-1生产反应釜、离心、多效蒸发废气,丝氨醇生产反应釜、过滤、浓缩、结晶废气,氨基异酞酸生产反应釜、压滤、蒸馏、结晶、干燥等废气,三碘异酞酸生产反应釜、离心、干燥等废气,异酞酰氯生产反应釜、蒸馏、结晶、离心、干燥等废气,甲酰氯生产反应釜、蒸馏、结晶、离心、干燥等废气,真空泵排气等有机组织废气和罐区无组织废气排放、生产车间等无组织废气,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气体。 项目生产采用设备主要为反应釜,反应釜在生产过程中为密闭,生产过程中有VOCs、异丙醇、甲醛、甲醇、颗粒物、非甲烷总烃等有机物的废气排出以及反应釜出料口、过滤、浓缩、结晶等工序有废气产生,采用集气罩收集,真空泵及蒸发浓缩排气、储罐排气、高位槽、计量槽、中间罐废气分别经管道收集后与生产工艺废气一起通过两级盐冷+喷淋塔+活性炭+喷淋塔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通过15米高排气筒排放。 | 在厂区内生产工况稳定的情况下,项目工艺有机废气经喷淋塔+活性炭+喷淋塔处理后符合江西省地方标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3部分:医药制造业》(DB36/1101.3-2019)表1中排放浓度限值,颗粒物符合《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7823-2019)表1中相关排放限值 | 达标 |
2 | 喷淋塔 | 《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7823-2019)表1中污水处理站废气排放限值 | 项目污水处理站废气主要为收集的恶臭。污水处理站的恶臭来源于污水、污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发酵过程中散发的化学物质以及生物滤池处理产生的恶臭,主要污染物为:硫化物、氨。污水处理站废气经收集后通过喷淋塔处理后再经15米排气筒外排。 | 在厂区内生产工况稳定的情况下, 污水处理站生物滤池废气经喷淋塔处理后符合《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7823-2019)表1中污水处理站废气排放限值 | 达标 |
3 | 机械静电光解复合式油烟净化器 |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 18483-2001)小型标准要求 | 本项目食堂油烟废气采用机械静电光解复合式油烟净化器进行净化处理后通过油烟管道处理后经屋顶排放。 | 食堂油烟废气经机械静电光解复合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符合《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 18483-2001)小型标准要求 | 达标 |
4 | 规范生产操作,并在车间设置排风扇,经引风排出后在空气中稀释扩散等措施对无组织排放废气进行处理,同时厂区内进行绿化 | 江西省地方标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3部分:医药制造业》(DB36/1101.3-2019)表3中浓度限值,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表1中厂界标准值二级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浓度限值 | 项目无组织废气包括生产工艺内未收集的有机废气等、罐区大小呼吸未收集的有机废气以及污水处理站未收集的恶臭废气,通过规范生产操作,并在车间设置排风扇,经引风排出后在空气中稀释扩散等措施对无组织排放废气进行处理,同时厂区内进行绿化。 | 在厂区内生产工况稳定的情况下, 无组织废气排放浓度符合江西省地方标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3部分:医药制造业》(DB36/1101.3-2019)表3中浓度限值,氨气、硫化氢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表1中厂界标准值二级标准,颗粒物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浓度限值。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采用优化项目总平面布置,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对空压机、风机、输送泵等主要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吸声、消声、隔振等措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区标准 | 项目噪声主要为输送泵、风机等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在80~85dB(A)之间,采用优化项目总平面布置,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对空压机、风机、输送泵等主要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吸声、消声、隔振等措施进行减震降噪。 | 项目在正常工况和设备稳定的情况下,项目东北侧、西南侧厂界噪声昼间噪声声级均达到允许值的要求,昼间噪声等效声级最大为56.3dB(A),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区标准。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要求。按“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控制”原则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防渗区包括生产车间(车间一、车间二、车间三、加氢车间)、一般固废暂存库、危废暂存库、原料罐区、原料仓库、产品仓库、废水处理站及污水管道、事故应急池等,一般防渗区包括消防水系统、维修站等,简单防渗区为除上述地区以外其他建筑区等。你单位应按报告书要求采取相应防腐防渗措施;制定地下水影响跟踪监测计划,按报告书监测频次要求对十里乡、项目所在地、岭背、廖家庄设置4个地下水监控点进行定期监测,检测结果报当地环保部门备案,发现问题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防止污水渗漏造成地下水及土壤污染。 | 项目已按“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控制”原则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防渗区包括生产车间、一般固废暂存库、危废暂存库、原料罐区、原料仓库、产品仓库、废水处理站及污水管道、事故应急池等,一般防渗区包括消防水系统、维修站等,简单防渗区为除上述地区以外其他建筑区等。已按报告书要求采取相应防腐防渗措施;制定地下水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已按报告书监测频次要求对十里乡、项目所在地、岭背、设置4个地下水监控点进行定期监测,检测结果报当地环保部门备案,发现问题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防止污水渗漏造成地下水及土壤污染。 | |
2 |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要求。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包装材料(HW49)、蒸馏残液(HW11)、废活性炭(HW49)、废催化剂(HW46)、废水处理污泥(HW08)以及生活垃圾。你单位应按“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原则,认真落实固废分类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 废包装材料、蒸馏残液、废活性炭、废催化剂、废水处理污泥交由有危废处置资质单位处理,并严格履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相关环保手续。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固废在送出厂外处理处置前,在厂内分类收集、暂存。应在厂区内处置诸侯容积的一般固废暂存库、危险废物暂存库,一般固废暂存库设计建设和运行需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要求,危险废物暂存库设计、建设和运行必须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项目所有物料(含固体废物)必须入库贮存,不得露天堆放。 |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产生的固废主要有蒸馏残液(包括生产工艺蒸馏残液和生产工艺废水预处理蒸发浓缩残液)、废包装袋(桶)、废活性炭、废催化剂、废水处理污泥和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理;废旧设备暂存于厂内,外售给废旧回收公司;废包装材料、蒸馏残液、废活性炭、废催化剂、废水处理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后,委托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要求。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包装材料(HW49)、蒸馏残液(HW11)、废活性炭(HW49)、废催化剂(HW46)、废水处理污泥(HW08)以及生活垃圾。你单位应按“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原则,认真落实固废分类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 废包装材料、蒸馏残液、废活性炭、废催化剂、废水处理污泥交由有危废处置资质单位处理,并严格履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相关环保手续。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固废在送出厂外处理处置前,在厂内分类收集、暂存。应在厂区内处置诸侯容积的一般固废暂存库、危险废物暂存库,一般固废暂存库设计建设和运行需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要求,危险废物暂存库设计、建设和运行必须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项目所有物料(含固体废物)必须入库贮存,不得露天堆放。 |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产生的固废主要有蒸馏残液(包括生产工艺蒸馏残液和生产工艺废水预处理蒸发浓缩残液)、废包装袋(桶)、废活性炭、废催化剂、废水处理污泥和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理;废旧设备暂存于厂内,外售给废旧回收公司;废包装材料、蒸馏残液、废活性炭、废催化剂、废水处理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后,委托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环境风险防止要求。项目环境风险主要为甲醇、甲醛、氢气、三氯甲烷、DMF、氯化亚砜、硝基甲烷、乙醇、乙酸乙酯、液氨、异辛醇等物料泄漏引起中毒、火灾、爆炸,以及污染防治设施发生故障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你单位应严格落实环评报告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从生产使用、贮存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对生产车间、危险品仓库进行监控和管理;加强设备预防性维修,防治“跑、冒、滴、漏”。在地势低洼较低处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兼应急事故池(至少600m3),在废水排放发现超标情况立即启动切换阀,将事故废水排污事故应急池,避免污水事故性排放。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故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通过专家评审后报环保部门备案,配备应急设施和装备并定期组织员工演练,一旦发生环境风险事故,必须立即启动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控制并消减对外环境的污染影响。 | 项目已严格落实环评报告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从生产使用、贮存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对生产车间、危险品仓库进行监控和管理;加强设备预防性维修,防治“跑、冒、滴、漏”。在地势低洼较低处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兼应急事故池(至少600m3),在废水排放发现超标情况立即启动切换阀,将事故废水排污事故应急池,避免污水事故性排放。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故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通过专家评审后报环保部门备案,配备应急设施和装备并定期组织员工演练,一旦发生环境风险事故,必须立即启动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控制并消减对外环境的污染影响。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