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废气治理设施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本工程严格落实各项废气污染物防治措施。制定施工期环境管理制度,提倡文明施工;合理规划项目用地,严格限制施工机械和人员的活动范围,采取洒水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妥善处置项目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油气计量及集输采用全密闭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油气计量及集输过程烃类的无组织排放量; 在验收监测期间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 | 本项目验收监测期间牙哈23-1-115井井场、4#式阀边界非甲烷总烃监测结果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噪声防治设施 | 周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 本工程运营期噪声源主要为井下作业的机泵以及交通车辆噪声。采取对噪声较大的设备设置消音设施、给机泵等设备加润滑油和减振垫,对机械设备定期保养等措施降低运营期的噪声影响;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的设备。运营期厂界噪声达到国家《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 | 本项目验收监测期间牙哈23-1-115井场及4#式阀边界外昼间、夜间噪声的监测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按照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原则落实各类固体废物收集、综合利用和处置措施。施工期建筑垃圾首先考虑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部分运至牙哈作业区固体废物填埋场填埋,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至牙哈作业区固体废物填埋场填埋;运营期油泥(砂)、清管废渣均属于危险废物,可委托塔里木油田绿色环保站或其它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 | 已落实。施工剩余土方用于作业带土地平整恢复,无弃方产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随车带走,现场不遗留,运营期油泥(砂)、清管废渣均属于危险废物,委托塔里木油田绿色环保站进行无害化处理(截止验收检测期间均尚未产生)。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控制项目用地,对规划用地范围外的区域严禁机械及车辆进入、占用;进一步优化管线路由设计,尽可能绕避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区域;管沟应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表层土壤应进行剥离并妥善保存,以保护植被生长层;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区域进行平整、恢复,使占地造成的影响逐步得以恢复;严格落实报告表所提生态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 已落实。本工程管线作业范围未超过环评批复要求的作业范围,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清理平整和恢复,植被自然恢复中。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项目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建立严格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风险防范措施;重点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钻井井喷过程及H₂S环境污染事件进行风险评价,做好单位应急预案与地方环境应急预案的衔接,防止污染事故发生后对周围环境质量和人群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并定期进行风险事故应急演练,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完善。 | 项目执行了井喷防范措施、站场事故的防范措施、管道综合风险防范措施等风险防范措施。配备了消防栓、灭火器、井场风向标、井场探照灯等风险防范物资。自项目运营以来,未发生环境风险事故。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