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沉淀池、化粪池 | 无 | 施工期施工单位在施工场地临时建设1个沉淀池,施工废水处理后用于冲洗车辆和施工场地降尘,不外排。 运营期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内,再由吸污车拉至石河子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 无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施工现场设置围挡,物料使用抑尘网遮盖;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运行的内燃机车产生的废气。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排放标准。 | 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执行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卫生标准》(JGJ146-2013),划定了作业范围。易起尘地段洒水降尘,物料使用抑尘网遮盖。施工机械车辆使用符合国家标准优质燃油,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定期洒水降尘;开挖、回填土方时,采取洒水降尘、增湿碾压等措施,运料车辆加盖篷布,卸料时采取喷雾等降尘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施工扬尘污染。内燃机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流动源,所排放的污染物扩散的距离和影响范围较小,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不会因机车的运行而发生改变,故而本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 | 验收监测期间,二氧化氮、非甲烷总烃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排放标准。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选用低噪声设备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限值 | 施工期间选用了低噪声设备,对施工机械车辆经常保养和维修,降低了噪声的影响,施工场界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 项目运行期,对机车鸣笛噪声进行控制,在装卸产品时尽量轻拿轻放;定期对轨道进行保养,用轨道打磨和旋轮等方式,使铁路在较佳的线路条件下运行,降低噪声;在铁路周边种植绿化树木,充分利用其吸音、阻挡作用,以降低运输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 | 在验收期间,该项目正常运行过程中,厂界外1#(东)、2#(南)、3#(西)、4#(北)测点昼间噪声值为55-58dB(A),夜间噪声值为52-54dB(A)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限值。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按“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处置原则,施工建筑垃圾和运营期生活垃圾定点收集,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 | 施工营地作业人员对于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固废统一收集后运往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理。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集中收集后,定期由市容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拉走处理。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做好生态保护工作。落实《报告表》中的保护措施,减少施工开挖、弃土堆放及施工行为对地表植被影响,项目建成后,及时做好临时占地生态恢复工作。 | 经现场勘查,项目区对施工迹地进行了清理、平整恢复,现场未见遗留问题;沿线两侧植被自然恢复状况良好。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强化环境风险管理。严格操作规程,制定环境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环境应急物资,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严防运营过程中环境风险事故发生。 | 2024年3月已编制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项目施工期间严格管理、检查,确保施工质量,设置了消防栓、便携式灭火器等应急设备将运营期事故隐患降至最低。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