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生活污水排放口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 | 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纳管排放 | 生活污水中各污染物排放最大日均值分别为pH值7.1~7.6无量纲、化学需氧量359mg/L、悬浮物23mg/L、动植物油类1.36mg/L,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限值要求。其中氨氮1.52mg/L、总磷3.64mg/L,符合《工业企业氮、磷污染物间接排放标准》(DB33/887-2013)中的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导热油燃生物质锅炉废气处理设施 |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3燃气锅炉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浓度限值 | 经旋风除尘+布袋除尘处理后通过35m高排气筒高空排放 | 导热油燃生物质锅炉废气处理设施排放口中低浓度颗粒物折算浓度最大值分别为2.8mg/m3、2.5mg/m3;二氧化硫折算浓度最大值分别为18mg/m3、14mg/m3;;氮氧化物折算浓度分别为91mg/m3、89mg/m3 | 达标 |
2 | 食堂油烟净化处理设施 |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的小型规模标准限值 | 食堂油烟利用现有食堂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屋顶排放 | 食堂油烟净化处理设施排放口中油烟浓度均值分别为0.9mg/m3、0.7mg/m3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隔声降噪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3 类标准 | 项目已合理布置高噪声设备用房位置,选用低噪声设备,生产时车间门窗关闭,采取隔声、减震等措施,加强设备维护,使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避免因设备不正常运转产生的高噪现象 | 本项目厂界四周监测点昼间噪声最大测量值为62dB(A)、夜间噪声最大测量值为54dB(A)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固废污染防治。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原则,建立台账制度,规范设置废物暂存库,危险废物和一般固废分类收集、堆放、分质处置,尽可能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需委托处置的危险废物必须委托有相应危废处理资质且具备处理能力的单位进行处置。对委托处置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危险废物转移报批手续,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严禁委托无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单位运输危险废物,严禁委托无相应危废处理资质的个人和单位处置危险废物,严禁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 | 本项目固废主要为燃生物质灰、废导热油和职工生活垃圾等。 其中燃生物质灰属于一般固废;废导热油属于危险废物。根据调查,项目在厂区北侧设置一个约20㎡的危险废物暂存间,用来暂时存放废导热油等危险废物。危险固废暂存间为独立隔间,地面作了硬化处理和环氧树脂处理,具备防渗、防漏措施;同时危废仓库设有危废标识、危废周知卡等相关标志,由专人负责管理。 各类固废均妥善处置,其中燃生物质灰属于一般固废,收集后综合利用。废导热油属于危废,需委托资质单位安全处置,企业承诺待产生一定量后委托资质单位安全处置;员工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建立企业环保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制定环保岗位责任制,认真记录环保设施运行台账,落实环保管理,保证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与防范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落实相关应急措施,保证应急制度到位,应急设施完好,应急物资配备到位。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应急系统能正常发挥作用,以保障环境安全。 | 企业在厂区设置了事故应急池480m³,并设置污水截流装置,可满足应急废水收集的需要。企业编制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号:330802-2022-036-L)。企业加强员工日常环保技能培训,确保了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的落实。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