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化粪池 | / | 化粪池1个,容积20立方木 | 不外排,未监测 | 达标 |
2 | 初期雨水池 | / | 初期雨水池1个,容积12立方米 | 不外排,未监测 | 达标 |
3 | 淋溶水沉淀池 | / | 淋溶水沉淀池2个,容积分别为2立方米和3立方米 | 不外排,未检出 | 达标 |
4 | 车辆冲洗废水沉淀池 | / | 车辆冲洗废水沉淀池1个,容积1立方米 | 不外排,未监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雾炮机,钻孔湿法作业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中的二级标准 | 雾炮机,钻孔湿法作业 | 本次监测无组织废气中颗粒物的最高浓度值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标准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低噪设备,运输管理,移动声源管理,合理设置线路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表1中2类区域排放限值要求 | 通过选用低噪设备,进行减震、消声;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保持车况良好等,对挖掘机、装载车等移动声源采取加强管理,合理设置移动线路 | 监测结果表明:验收期间,厂界噪声的排放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表1中2类区域排放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报告书要求做好分区防渗措施,对危废暂存间、油类暂存区、隔油沉淀池做重点防渗;对工业场地、淋溶水沉淀池、初期雨水沉淀池、弃渣场、表土临时堆场、车辆冲洗区及旱厕等区域做一般防渗,防止地下水污染。 | 已严格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报告书要求做好分区防渗措施,对危废暂存间、油类暂存区、隔油沉淀池做重点防渗;对淋溶水沉淀池、初期雨水沉淀池、弃渣场、表土临时堆场、车辆冲洗区及化粪池等区域做一般防渗,防止地下水污染。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按照分类收集和处置的原则严格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措施。危险废物(废机油、含油抹布、含油手套等)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并建立规范的产生、暂存和转运台账,严格执行危险危险废物申报制度和转运制度,落实危险废物在收集、暂存、转运过程的各项环境管理要求,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 已按照分类收集和处置的原则严格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措施。危险废物(废机油、含油抹布、含油手套等)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并建立规范的产生、暂存和转运台账,严格执行危险危险废物申报制度和转运制度,落实危险废物在收集、暂存、转运过程的各项环境管理要求,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按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等相关要求,分不同时段(施工期、生产期、矿山服务期满后)开展生态恢复措施。一是应结合区域自然条件,选择当地适应生物种,确保生物安全,减缓因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二是要严格控制矿区工作人员活动范围,加强人员环保教育,在矿区范围内设立环境保护警示标识,严禁发生生态破坏行为。 | 已严格按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等相关要求,分不同时段(施工期、生产期、矿山服务期满后)开展生态恢复措施。一是应结合区域自然条件,选择当地适应生物种,确保生物安全,减缓因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二是要严格控制矿区工作人员活动范围,加强人员环保教育,在矿区范围内设立环境保护警示标识,严禁发生生态破坏行为。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制定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地方环保部门备案,严格落实报告书及《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有效控制环境风险的发生及其不利影响,确保其合理、有效、可靠,满足环境安全要求。如出现超标排污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启动环境应急措施,确保环境安全。 | 已制定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地方环保部门备案,严格落实报告书及《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有效控制环境风险的发生及其不利影响,确保其合理、有效、可靠,满足环境安全要求。如出现超标排污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启动环境应急措施,确保环境安全。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