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污水处理设施 | 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 | 项目配套建设一套污水处理设施,设施采用“混凝沉淀+气浮”工艺,处理能力为20t/h。 | 监测点位:在厂区废水总排口设置监测点位。监测因子:pH、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动植物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监测频次:4次/天,连续2天。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预处理有机废气处理设施 | 执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 | 预处理产生的有机废气经集气罩收集至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由23米高排气筒(FQ-04)达标排放 | 监测点位:在预处理有机废气处理设施进、出口分别设置1个监测断面。监测因子:非甲烷总烃。监测频次:3次/天,连续2天。 | 达标 |
2 | 废油液仓库有机废气处理设施 | 执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 | 废油液仓库有机废气经抽风系统收集至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由7米高排气筒(FQ-05)达标排放 | 监测点位:在废油液仓库有机废气处理设施进、出口分别设置1个监测断面。监测因子:非甲烷总烃。监测频次:3次/天,连续2天。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采取有效的隔声、消声、减振等措施 | 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 项目通过优化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有效的隔声、消声、减振等措施,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 监测点位:在厂界周围共设置3个噪声监测点位,西北面紧邻其他厂房在建工地,不设监测点位。监测因子:连续等效声级。监测频次:昼、夜间各监测1次,连续监测2天。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废储气瓶定期交由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转移处理;废铅酸蓄电池、废尾气净化催化剂、旧油、废电路板、废含汞部件、废防冻冷却液、废含油抹布及手套、废含油锯末、自建污水处理站废油、废液压油、废机油、废油液滤清器、废挡风玻璃清洗液、废活性炭、燃油属于危险废物,应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废空调制冷剂、废锂电池、废尿素溶液、废零部件、废钢铁须交由专业回收单位处理;含油抹布、污水处理站污泥和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 项目收集的废燃油、旧油(残留的机油)、废机油、废液压油、污水处理设施废油、废含油锯末、废含油抹布及手套、废油液滤清器、废铅酸蓄电池、废尾气净化催化剂、废电路板、废含汞部件、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收集的废锂电池、废零部件、废钢铁、废空调制冷剂、废储气瓶、废尿素溶液等一般工业固废交由专业的回收单位回收利用;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及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依托广州市绿骏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建设项目事故应急池。 | 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建设项目二期工程及其配套的事故应急池未建设,故本项目在厂房1南面角落设置1个370m3的地下应急收集池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