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沉淀池、化粪池 | 无 | (1)施工营地设置1个临时沉淀池(有效容积为50m³),施工废水经沉淀池预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营地洒水降尘。 (2)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林地施肥,不外排。 (3)基坑内排水采用抽水泵抽排至河道中,在1#栈桥、2#栈桥基坑下游设置2个临时沉淀池(每个有效容积为50m³)。施工过程中将基坑经常性排水抽至沉淀池,对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处理后废水回用于生产场地、洒水降尘等。 (4)在施工场地出口处设置洗车台,汽车冲洗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 (5)对于施工车辆和设备,必须严格管理,防止发生漏油等污染事故,特别是在基坑开挖阶段,要防止污染物滞留在基坑底部。 (6)雨天施工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堆积土方时适当采取覆盖措施,汛期及暴雨天要停止施工。 | /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防尘网、围挡、覆盖防尘布、洒水等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要求 | 项目施工采取防尘网、围挡、覆盖防尘布、洒水等多种措施做好施工扬尘防治工作 | 本项目厂界四周无组织排放颗粒物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测浓度限值。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隔声、减震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 | 夜间不施工;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将机械设备布置于远离敏感点,设置临时围挡等;车辆减速慢行、减少鸣笛、敏感点设立声屏障等措施。 | 本项目厂界四周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2类标准限值。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项目产生的主要固体废物是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永久弃渣运至大化县城南建设用地作为场地填方;建筑垃圾尽量回收利用,对无利用价值的废物及时清运至相关部门指定的地点;生活垃圾经统一收集,定期清运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 (1)生活垃圾经统一收集,定期清运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2)永久弃渣运至大化县城南建设用地作为场地填方,建筑垃圾尽量回收利用,对无利用价值的废物及时清运至相关部门指定的地点。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生态保护措施。按照国家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实施时应充分考虑裸露地表的水土保持,采取开挖土壞的分层回填和树木、草坪的补植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 本项目施工结束对临时用地进行表土恢复、平整,因其部分临时用地在其自然恢复的范围内,本次生态恢复让其自然恢复,有些部分采用种树、播撒草籽的方式进行生态恢复,经现场勘查,临时用地已长出植被,且长势良好。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