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袋式除尘器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类 | 粉尘治理措施(洒水、淋水装置,车辆运输苫盖等);拌合站粉尘采用袋式除尘器的,封闭式物料皮带输送廊道,半封闭式的储料棚,洒水抑尘等 | 未超过限值 | 达标 |
2 | 油烟净化器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类 | 油烟净化器 | 未超过限值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风力机叶片后缘增加锯齿后缘、软连接、距离衰减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 | 风力机叶片后缘增加锯齿后缘、软连接、距离衰减 | 未超过限值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集中收集后清运至当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定期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卫生处置;设备包装废物与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转运至当地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置;施工过程中废弃土石方临时堆存,施工结束后全部用于场地平整及植被恢复。 | 已落实 | 已落实 |
2 | 危废暂存间(10m²) | 已落实 | 已落实 |
3 | 18个1m³箱变事故油池 | 已落实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施工前,对施工范围临时设施的布置要进行严格的审查,既少占绿地, 又方便施工。 2.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征地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对周围土地的破坏;对进场道路与施工道路进行一次性规划,尽量使用当地现有道路,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占用。 3.电气设备等必须严格按设计规划指定位置来放置,各施工机械和设备不得随意堆放,以便能有效地控制占地面积,更好地保护原地貌。风机基础施工时采用单孔开钻,尽可能减少地表扰动,施工完毕后尽快回填,余土就近用于护措土地平整。 4.施工营地等临时建筑尽可能采用成品或简易拼装方式,尽量减轻对土壤 及植被的破坏。 5.对施工破坏植被而造成裸露的土地应及时采用绿网苫盖,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保证项目建设后生物量不减少,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 6.电缆沟施工后应及时回填,并恢复原有地貌;尽量减少大型机械施工,基坑开挖后,尽快浇筑混凝土,并及时回填,其表层进行碾压,缩短裸露时间,及时进行生态恢复。 7.建材堆放场等临时用地应尽量在征地范围内使用。 8.施工便道采取便道边坡的压实和苫盖处理、边坡和破坏区域喷洒草籽绿化、收缩边坡、施工便道两侧种行道树、路面碎石铺设等生态恢复措施。 9.风机和箱式变压器开挖区进行表土剥离及回覆,给风机和箱式变电器植被恢复创造条件,待工程完工清理后,对施工形成的坑洼地进行全面平整,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方式进行平整,恢复原有草地功能。施工结束后,对扰动区进行土地整治,周边空地进行绿化。 10在风机组吊装场地种草进行植被恢复;施工道路(检修道路)路基总宽 6.0m,其他施工扰动区全部种草进行植被恢复;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扰动区全部种草植被恢复;针对基础开挖、填土、压实、挖余土就地铺平后,进行种草恢复植被,包括集电线路施工区、35kV电缆沟、施工供电线路。 11.将每个风机及箱式变压器基础施工场地剥离表土和基础开挖回填土,在 风机基坑一侧集中堆放。道路路基清基剥离表土,剥离表土集中堆放在施工及 检修道路一侧征地范围内,对临时堆放的土堆采用纤维布苫盖。施工生产生活 区剥离表土堆放在施工生产生活区征地范围内。集电线路区基础开挖土料暂时 堆放在基础一侧,便于回填利用。基础采用分层开挖和堆放,表层熟土开挖后 堆放在土料堆底部,平整后再依次堆放下层开挖土料。由于堆放时间短,为防止土体滑塌流失,各临时堆放的土堆边坡1:1,采用临时措施为人工拍实。 12.风机叶轮改用白色为主叶片尖部橙红色可警示鸟类避让,以减少鸟类的伤亡。 | 已落实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