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新建2座应急池,单个容积500m3 | / | 新建2座应急池,单个容积500m3 | / | 达标 |
2 | 新建两座清洁生产操作平台,平台内设置废水处理区 | / | 新建两座清洁生产操作平台,平台内设置废水处理区 | /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新建2座燃烧池,配备2个集酸池 | / | 新建2座燃烧池,配备2个集酸池 | /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发电机房、设备基础减振 |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 发电机房、设备基础减振 | /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井场防渗区用防渗混凝土对地面进行硬化,钻井基础及泥浆循环系统区域、泥浆储备罐区、柴油罐区、清洁化操作平台、燃烧池、应急池等均采用防渗处理,泥浆循环系统区域、油水罐区、储备罐区和清洁化操作平台设置围堰。采取先进的钻井方案和钻井液体系,对钻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泥浆漏失的情况,采用强钻方式快速钻穿漏失层达到固井层位。选用合理泥浆密度,实现近平衡压力钻井,降低泥浆环空压耗,降低泥浆激动压力,从而降低井筒中泥浆动压力,减小泥浆漏失量。项目导管段钻井阶段利用清水迅速钻井,在套管的保护下能有效地保护浅层地下水,每开钻井结束后通过固井作业封隔地层与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也可降低污染物进入地层的风险,固井时采用双凝水泥浆体系,既可增强地层的抗压强度,又可防止固井液漏失污染地下水。井场场区设有清污分流系统,将污水排入场内污水截流沟,再依地势或用泵抽入废水罐中。场面清水、雨水由场外雨水沟排入自然水系。 | 井场基础内地面进行了水泥硬化处理,钻井基础及泥浆循环系统区域、泥浆储备罐区、柴油罐区、清洁化操作平台、燃烧池、应急池等均采用防渗处理,泥浆循环系统区域、油水罐区、储备罐区和清洁化操作平台设置围堰。钻井过程中严格按照钻井设计进行钻进,并采取套管和水泥固井等措施,防止钻井液流失进入地下水,有效的保护了浅层地下水。井场场区设有清污分流系统,污水排入场内污水截流沟,场面清水、雨水由场外雨水沟排入自然水系。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钻井期间产生的水基钻井岩屑和废水基钻井液通过岩屑罐收集后,采取随钻处理的方式外运进行综合利用;油基钻井液进行钻井产生的油基岩屑由吨袋收集后交由危废单位处置。废油站内收集后用于后期油基钻井液的配制,剩余不能回用的交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存放在生活垃圾桶中,定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 | 项目产生的水基岩屑和废水基泥浆采取随钻处理,由岩屑收集罐收集后及时外运至三台县宝润达建材有限公司进行了综合处理;油基岩屑由吨袋收集后交由内江瑞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处置。钻井期间实际产生的油类较少,产生的油类已全部由施工单位回收利用,已用于配制油基钻井液,因此井场无废油转运记录。生活区设有生活垃圾桶,生活垃圾集中存放在生活垃圾桶中,完钻后统一收集交由当地环卫部门进行了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和相关地方规定,对工程临时征地进行补偿;严格规定施工作业范围;严格限制施工车辆与施工作业机械活动范围,保持路外植被不被破坏;鼓励居民进行植被恢复,临时活动房搬迁后,对板房基础进行植被恢复。 项目井场建设占地涉及较大挖方量,应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时间,对产生的挖方及时进行平整处理。此外,施工时应避免在雨天、大风等天气条件不利情况下施工,做到水土流失最小化,如遇特殊天气施工,应用施工布料对现挖松散临时弃土、弃渣进行临时遮掩,保证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井场采用水泥硬化,有效地防止雨水冲刷、场地四周围修临时排水沟。 本工程施工期间在井场外设置表土临时堆放场,填方由挖出的土方进行回填,表土回填时可混合基肥或土壤改良剂以利于植草。表土应均匀回填并夯压整平,回填整平后之后尽快植草以防表土流失。 工程应按照土地复垦方案的相关要求进行,复垦后应达到《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 1036-2013)中规定的要求。 | 施工期间通过加强监督管理,严禁施工人员砍伐野生植被,严格限制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活动范围,减小了植被破坏。 工程完工后,井场设备已全部搬迁,井口安装了采气树装置,对临时活动房进行了搬迁,并拆除了泥浆储备罐、油水罐等地面设施,做到了工完、料净、场地清,当地植被正逐渐恢复。 本工程选择了合理的施工进度,减少了地表的裸露时间,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井场区域全部采用了水泥地坪,并在井场周边设置排水沟,对开挖边坡及填筑区加强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施工期间,井场开挖产生的表层土临时堆放于附近的临时堆场内,用于后期临时用地的生态恢复,未向河流、沟渠等地弃土,最终场地土石方平衡,无弃土产生。及时种植了当地常见林木和草本植物。为防止雨水冲刷,土堆表面覆盖土工布或塑料膜遮盖,通过以上措施有效防止耕植土堆放场的水土流失。 施工前对工程临时占地按相关规定进行补偿,完钻后对不在使用的临时占地进行了清理和覆土,并交当地农民使用,未发现民事纠纷。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根据钻井期间可能存在的井喷失控、平台水池溢流或垮塌、废水外运回注过程事故等事故风险,制定事故防范、应急措施。 | 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方案,建立完善了管理制度。施工中基本按照拟采取风险管理措施执行,未发生环境风险事故。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