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1座处理规模500m3/d的自建污水处理站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 | 已建成1座500m3/d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尾水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且按要求设置了规范化入河排污口,污水处理工艺为“格栅机+调节池+气浮装置+UASB厌氧反应器+前置反硝化池(A池)+接触氧化池(O池)+二沉池+接触消毒池+清水池” | 在本项目自建污水处理站尾水排放口设置1个监测点,监测2天,每天监测3次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检查主要污水处理设施是否均设置在地面以下,并加盖密闭,污水处理站厂界NH3、H2S执行《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2/864-2013)、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 《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2/864-202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 | 污水处理设施主要处理单元均加盖密闭,项目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气体均为无组织排放,产生浓度低,产生量少,其中氨气、硫化氢能满足《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2/864-201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臭气浓度能够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要求 | 在项目自建污水处理站界外20m处上风向设置1个参照点,下风向设置3个无组织监控点,监测项目为NH3、H2S、臭气浓度,每天监测3次,连续监测2天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采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对高噪声设备采取消声、减震措施,加强设备维护,加强管理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2类区标准 | 项目已采取选购低噪声设备,已采取从噪声传播距离上控制、阻挡物的屏障作用控制、加强设备维护及加强管理等措施 | 在项目厂界外布置4个噪声监测点位,每天昼、夜间各一次,连续监测2天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源头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在污水收集管道、污水贮存池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水跑、冒、滴、漏,将污水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2)分区防控措施:为了防止污水处理站发生事故时污水泄漏污染地下水、土壤,根据项目各功能单元是否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及其风险程度,将项目区划分为一般污染防治区和简单污染防治区。 ①一般污染防治区是污染地下水、土壤环境的物料泄漏后,容易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的区域。本项目一般污染防治区主要为项目污水处理站用地(包含原污水处理站和本次新建的污水处理站用地)。一般污染防治区,采用S6级防渗砼,可达到防渗的目的。对于混凝土中间的伸缩缝和实体基础的缝隙,通过填充柔性材料达到防渗的目的。 ②简单污染防治区是指发生污染地下水、土壤环境可能性较小的区域,本项目简单污染防治区为一般污染防治区以外的区域,主要包括生产厂房和生活办公区,简单简单污染防治区采取地面硬化措施防渗即可满足要求。 | 已采取(1)源头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在污水收集管道、污水贮存池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水跑、冒、滴、漏,将污水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2)分区防控措施:为了防止污水处理站发生事故时污水泄漏污染地下水、土壤,根据项目各功能单元是否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及其风险程度,将项目区划分为一般污染防治区和简单污染防治区。 ①一般污染防治区是污染地下水、土壤环境的物料泄漏后,容易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的区域。本项目一般污染防治区主要为项目污水处理站用地(包含原污水处理站和本次新建的污水处理站用地)。一般污染防治区,采用S6级防渗砼,可达到防渗的目的。对于混凝土中间的伸缩缝和实体基础的缝隙,通过填充柔性材料达到防渗的目的。 ②简单污染防治区是指发生污染地下水、土壤环境可能性较小的区域,本项目简单污染防治区为一般污染防治区以外的区域,主要包括生产厂房和生活办公区,简单简单污染防治区采取地面硬化措施防渗即可满足要求。 | |
2 |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黄豆初选杂质、豆渣、不合格品、职工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及产品包装过程中产生的废包装材料。(1)黄豆初选杂质:采取分类回收、综合利用的原则,不能利用的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2)豆渣:豆渣含水约45%,全部作为动物饲料外售。在每个生产车间内设置暂存区,收集后利用带盖塑料桶密闭存放于暂存区,塑料桶应可密闭,能防止害虫、蝇鼠进入,同时应做到日产日清。(3)不合格品:全部作为动物饲料外售。在每个生产车间内设置暂存区,收集后利用带盖塑料桶密闭存放于暂存区,塑料桶应可密闭,能防止害虫、蝇鼠进入,同时应做到日产日清。(4)生活垃圾:采取分类回收、综合利用的原则,不能利用的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5)污水处理站污泥:在污水处理站脱水干化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收集处置,不外排。(6)废包装材料:主要为纸箱和塑料袋,属于一般工业固废,经统一集中收集后外售回收利用,不外排。 | 黄豆初选杂质:采取分类回收、综合利用的原则,不能利用的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豆渣全部作为动物饲料外售。不合格品全部作为动物饲料外售。生活垃圾采取分类回收、综合利用的原则,不能利用的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污水处理站污泥在污水处理站脱水干化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收集处置,不外排。废包装材料经统一集中收集后外售回收利用,不外排。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黄豆初选杂质、豆渣、不合格品、职工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及产品包装过程中产生的废包装材料。(1)黄豆初选杂质:采取分类回收、综合利用的原则,不能利用的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2)豆渣:豆渣含水约45%,全部作为动物饲料外售。在每个生产车间内设置暂存区,收集后利用带盖塑料桶密闭存放于暂存区,塑料桶应可密闭,能防止害虫、蝇鼠进入,同时应做到日产日清。(3)不合格品:全部作为动物饲料外售。在每个生产车间内设置暂存区,收集后利用带盖塑料桶密闭存放于暂存区,塑料桶应可密闭,能防止害虫、蝇鼠进入,同时应做到日产日清。(4)生活垃圾:采取分类回收、综合利用的原则,不能利用的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5)污水处理站污泥:在污水处理站脱水干化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收集处置,不外排。(6)废包装材料:主要为纸箱和塑料袋,属于一般工业固废,经统一集中收集后外售回收利用,不外排。 | 黄豆初选杂质:采取分类回收、综合利用的原则,不能利用的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豆渣全部作为动物饲料外售。不合格品全部作为动物饲料外售。生活垃圾采取分类回收、综合利用的原则,不能利用的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污水处理站污泥在污水处理站脱水干化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收集处置,不外排。废包装材料经统一集中收集后外售回收利用,不外排。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整个厂区绿化面积达6326m2 | 项目已按设计在厂区四周及空地进行了绿化,由于占地面积减少,绿化面积也相应缩减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为了防止项目污水非正常排放,项目在污水处理站旁设置了1个300m3的污水事故池,污水事故池可储存扩建完成后项目全厂约2d的污水量,项目应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监测以及设备维护,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检修,杜绝事故排放。 | 已在污水处理站西侧建设了1个300m3污水事故池。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