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化粪池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及《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表1中B等级标准 | 项目废水主要为员工产生的生活用水及食堂废水。食堂废水经隔油池预处理与生活污水一并进入化粪池沉淀后同初期雨水委托如东深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处理拖运及处理;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排入附近水体 | 正常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喷漆废气“干式过滤+活性炭吸附-解吸+催化燃烧”;喷砂、喷锌废气“滤筒式除尘” | 喷砂、喷锌产生的有组织颗粒物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表1中标准限值;有组织锌及其化合物排放浓度符合《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中表4标准限值;有组织锌及其化合物排放速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表1中颗粒物(其他)标准限值;喷漆产生的有组织颗粒物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表1中(碳黑尘、 染料尘)标准限值;喷漆及危废仓库产生的有组织非甲烷总烃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表1中(其他)标准限值;厂界无组织颗粒物、非甲烷总烃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表3中(其他)标准限值;厂界无组织锌及其化合物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表3中颗粒物(其他)标准限值;厂区内非甲烷总烃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表2标准限值;厂界无组织非甲烷总烃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表3标准限值;甲苯、二甲苯及苯系物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表1中标准限值及表3中的标准;臭气浓度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二级新扩改建标准限值 | 项目喷漆废气经“干式过滤+活性炭吸附-解吸+催化燃烧”处理后由1#排气筒高空排放;喷砂、喷锌废气经“滤筒式除尘”处理后由2#排气筒高空排放;危废仓库产生的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由4#排气筒高空排放;厂房一切割烟尘、焊接烟尘、打磨粉尘通过移动式工业除尘器处理后无组织排放;厂房二未收集的喷漆废气、喷砂废气、喷锌废气通过加强车间通风进行无组织排放 | 正常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的3类标准 | 项目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建筑隔声、距离衰减、合理布局等措施降噪 | 正常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置原则,落实运营期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的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建设专门的危废堆放场所,防止造成二次污染。按要求对一般固废进行回收利用或综合治理,危险废物须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 厂区已建1座危废暂存处,已经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苏环办[2019]327号)等管理要求进行建设,并按照《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 15562.2-1995)和危险废物识别标识设置规范设置标志,具有防雨、防雷、防扬散、防渗漏装置及泄漏液体收集沟槽或其它设施(如托盘等);产生的各类固废按照危废类别,分类收集、分区存放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制度建立与风险防范。你公司须认真落实《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事故应急防范措施,严格按照环境风险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按相关规定采取有效的防腐、防渗措施,设置事故应急池,配备相应装备并定期进行演练,防止因事故发生污染环境事件 | 企业已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监管机构、环境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并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号为:320623-2022-247-L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