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落实各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加强无组织废气管控,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危废暂存库内加强通风,安装换气设备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 4座危废暂存库均为密闭库房,库房内设有换气扇进行通风,危废转运、暂存过程中不拆包装、不倒罐 | 对4座危废暂存库分别进行了无组织废气监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 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地下水污染防控,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阶段进行控制,根据库区防渗等级进行规范防渗处理 | 危废库地面、裙脚、集液池均采取防渗、防腐措施,各存放区裙脚高度为120cm,地面防渗采用底层厚素土夯实、20mm厚防水剂混凝土、2mm厚防水地坪漆;四周上翻墙面高度120cm墙裙(刷2mm厚环氧树脂漆);按排污许可证要求定期开展地下水监测 | |
2 | 严格按照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 《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607-2011)进行建设,严格按照《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及《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第5号令)的要求进行收集、贮存、运输,做好“三防”措施,建立危废台账,落实危废贮存、转移等管理要求。 | 厂区内各类危险废物采用专用工具运输至各危险废弃物暂存库暂存,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转移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按照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 《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607-2011)进行建设,严格按照《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及《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第5号令)的要求进行收集、贮存、运输,做好“三防”措施,建立危废台账,落实危废贮存、转移等管理要求。 | 厂区内各类危险废物采用专用工具运输至各危险废弃物暂存库暂存,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转移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分类贮存、设置导流槽、混凝土围堰及集液池。收集废油和废酸采用容器包装,交有资质单位处置。危废库应急预案一并纳入煤矿应急预案体系 | ①危险废物暂存库已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做好基础防渗处理,储存物品均按照要求采取包装及分区存放。暂存过程均不拆包装、不倒罐,将废油、废液等跑、冒、滴、漏降至最低限度,从源头控制可能产生的影响。 为防止废酸、废油入渗对土壤、地下水影响,榆家梁煤矿4座危险废物暂存库地面均进行了防渗。危废暂存库地面、裙脚、集液池均采取防渗、防腐措施,各存放区裙脚高度为120cm,地面防渗采用底层厚素土夯实、20mm厚防水剂混凝土、2mm厚环氧树脂,裙脚四周上翻墙面高度120cm墙裙(刷2mm厚灰色环氧树脂漆),均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建设,同时配备灭火器、消防沙、消防铁锹等消防设施。危废库应急预案一并纳入煤矿应急预案体系。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