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①项目开工建设前,建设单位需到相关林业部门办理相关续后方可施工; ②施工料场及牵张场尽量选择周边现有空地,减少施工临时占地; ③施工材料运输应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严格控制施工便道宽度,减少施工道路开辟对沿线地表的扰动; ④工程临时开挖土石方临时堆砌时应尽量选择周边空地,工程结束后及时进行回填并压实; ⑤施工结束后尽快对塔基及周边植被进行恢复,选用树种以乡土物种为主; ⑥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珍稀保护植物及名木古树时,原则上采取适当避让措施,如无法避让时,应选择适宜生境进行移栽; ⑦施工期对工程进行合理设计,做到分期和分区施工; ⑧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疏松地面的裸露时间;考虑天气因素安排施工时间,地质不良地段的路基施工尽量避开雨季;无法避开时,应选择防雨布;对开挖裸露面和填方区可选用编织袋、塑料布进行覆盖,防止雨水冲刷产生水土流失; ⑨施工区使用完毕,施工单位应按土地原使用功能进行恢复,将废弃物及时运至指定的集中堆放地点安全堆放。临时占用土地及时恢复原有用地性质; ⑩临近水体施工时,结合塔基周边地质条件,对河岸两侧的塔基基础开挖尽量采取开挖量小的开挖方式,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和施工范围,减少塔基施工对沿岸地表的扰动和植被破坏。 在四山禁建区范围内施工时: ①优选低噪声、振动小的作业工具; ②优先采用原状土基础,如掏挖式基础。避免基坑大开挖,塔位原状土未受破坏,可大幅度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③施工单位动土工程应先防护,后开挖。如可以先用草袋装满土石等,堆砌成防护墙,之后开挖,使开挖弃土堆放在限定的范围内。场地平整尽量做到挖填平衡; ④施工区使用完毕,应按土地原使用功能进行恢复,占用土地采取复耕、种植等措施恢复或改善原有的植被状况,有条件的播撒草籽或种植被; ⑤不得将牵张场、堆料场设置在四山禁建区范围内; ⑥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材料的运输要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⑦临时材料堆放需做好地面铺垫工作,减少砂石、水泥洒落; ⑧土方、粉质材料堆放应做好遮盖及防雨工作,防止雨水冲刷带来的水土流失及二次污染; ⑨对废料、包装材料等应采用专用容器或车辆进行收集,及时清运,严禁随意 丢弃; ⑩料场使用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并恢复地貌。 | (1)线路位于非生态敏感区段采取的环保措施 1)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办理的林地使用手续; 2)牵张场和施工材料场均选择的荒地或耕地,现已恢复绿化或复耕(详见附图9);施工期塔基开挖进行了表土剥离,线路沿线共设置牵张场11处(110kV兴统牵线N1、N7、N31、N40、N52、N61、N71杆塔和110kV凤统牵线G1、G16、G31、G38杆塔附近),牵张场尽量选植被稀疏处,并严格按照设计面积进行占地; 3)施工期防线采用无人机放线形式,施工期合理的规划了行车路线,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利用现有道路作为运输道路,如机械无法到达的塔基处,尽量采取人抬马驼的方式进行材料运输,未随意新开辟施工道路; 4)经现场调查,塔基开挖土方均在塔基周边堆砌,并进行了回填并压实; 5)施工完成后对临时占地进行了播撒草种等恢复措施; 6)经调查核实,施工前施工单位组织施工人员开展了学习,在施工期间未发现国家和重庆市重点保护植物; 7)施工期间加强了人员行为规范,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了施工现场,将施工废弃物运出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清、整洁”,施工期间塔基开挖土石方就地回填,减少了弃土弃渣量; 8)工程施工期间,塔基开挖土石方就地回填,减少了弃土弃渣量,塔基尽量选用高低腿,对于塔基开挖面采用混凝土抹灰进行加固减少水土流失,施工期采取了挡土墙、护坡、护面、排水沟等防护措施; 9)施工临时场地均选择的植被较为稀疏的区域,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了恢复; 10)在靠近饮用水源保护区附近的杆塔施工时,均尽量将施工场地远离水体,未新建施工便道等;施工过程中避免了雨天作业,并采取了拦挡措施。 (2)线路位于生态保护红线段采取的环保措施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线路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施工采取了严格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塔基开挖采用了掏挖式基础,减少了开挖量,施工前施工单位提前划定了施工范围,施工期未随意占用施工范围外用地,架线放线采用了无人机放线方式,未对线路通道进行砍伐,施工期施工人员租赁沿线闲置民房,未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设置施工营地、牵张场等临时占地,生态红线内为开辟机械施工道路,主要为人抬道路,根据现场踏勘现阶段已恢复,工程施工后塔基及附近临时占地恢复较好。 施工单位有效地落实了相关生态保护措施,目前项目线路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植被恢复状况较好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