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循环水池、丝网清洗池 | 无 | 玻璃磨边、钻孔、清洗工序产生废水收集至循环水池(105m3)絮凝沉店后循环使用,不外排;丝网清洗水经过沉淀池(0.6m3)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 无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二级活性炭+15m排气筒 | 《四川省固定污染源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51/2377-2017) | 丝印区封闭,在固化上方设置集气罩,加装风机和风管进行负压抽风,总风量21000m3/h,对有机废气进行收集,共用1套两级活性炭装置,对收集的废气吸附处理达标后由15m高排气筒(DA001)排放。 | 根据检测,项目有机废气处理设施设排气筒(DA001)VOCs的排放浓度1.65-2.08mg/m3,满足《四川省固定污染源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51/2377-2017)表3排放标准要求;厂界外无组织VOCs上风向浓度范围为0.17-0.37mg/m3,下风向浓度范围为0.42-0.61mg/m3,VOCs满足《四川省固定污染源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51/2377-2017)表5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要求;厂界外无组织颗粒物上风向浓度范围为0.102-0.116mg/m3,下风向浓度范围为0.121-0.143mg/m3,颗粒物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厂界隔声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 | 厂界隔声 | 根据对项目正常生产工况下的验收监测显示,厂界四周的噪声现状监测值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限值的要求。满足竣工环保验收要求。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落实并优化报告表提出的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项目将危废暂存间、沉淀池、循环池、原料区设置为重点防渗区,将生产区设置为一般防渗区,将车间其余区域设置为简单防渗区,分别采取防渗措施。建立和完善地下水、土壤污染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污染周边地下水和土壤环境。 | 已分区防渗,危废暂存间、沉淀池、循环池、原料区重点防渗区,生产区为一般防渗区,车间其余区域为简单防渗区。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落实并优化报告表提出的各项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固体废物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置,提高回收利用率。加强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环境管理,避免二次污染,项目玻璃渣、不合格玻璃产品、废边角料、铝条边角料、废包装材料、废胶片边角料集中收集后外售综合利用;废胶、废活性炭、沉淀池沉渣、废润滑油桶、含油废棉纱和手套、丁基胶内包装袋属危险废物,须妥善安全收储,落实专人管理,并严格执行转移联单制度,定期交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其暂存区须落实防雨淋、防渗漏、防流失、防晒等措施;生活垃圾、循环池沉渣交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 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妥善处置。危险废物分类收集,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定期交由相关资质单位处理。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高度重视并全面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保障体系,严格按照报告表要求,落实并不断优化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确保环境安全。 | 项目已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应急预案正在编制中。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