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污水处理站、化粪池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表4中三级标准和污水处理厂进水口水质标准要求 | 污水处理站、化粪池 | 监测期间,厂区污水排放口中pH排放范围在7.2-7.7之间,化学需氧量排放浓度最大值为118mg/L,氨氮排放浓度最大值为2.34mg/L,总氮排放浓度最大值为6.33mg/L,总磷排放浓度最大值为1.41mg/L,悬浮物排放浓度最大值为61mg/L,石油类排放浓度最大值为1.2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排放浓度最大值为45.6mg/L,动植物油排放浓度最大值为0.87mg/L,总铁未检出。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碱喷淋+15米高排气筒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的要求 | 碱喷淋+15米高排气筒 | 车间废气排气筒P1:氯化氢进口浓度平均值为11.31mg/m3,出口浓度平均值为4.51mg/m3,处理效率为60.09%。排气筒出口中氯化氢排放浓度最大值为4.8mg/m3,排放速率最大值为0.041kg/h。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合理布局,对磷化生产线、风机等设备采取减振、隔声等措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2008)中2类标准要求 | 通过合理布局,采用减振、隔声、选择低噪音设备等措施,加强对设备的维护管理,落实各项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 监测期间,东、南、西、北厂界监测点位,厂界昼间噪声最大值为58dB(A)。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清洁工艺,以减少污染物质;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数量和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 | 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清洁工艺,以减少污染物质;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数量和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 | |
2 | 做好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工作。项目产生的危化品废包装、槽渣、污泥等属于危险废物的,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的要求建设危险废物暂存库,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 项目产生的危化品废包装、槽渣、污泥等收集后暂存危废库内,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清运。项目危废库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相关标准要求建设。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做好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工作。项目产生的危化品废包装、槽渣、污泥等属于危险废物的,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的要求建设危险废物暂存库,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 项目产生的危化品废包装、槽渣、污泥等收集后暂存危废库内,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清运。项目危废库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相关标准要求建设。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对生产中各个环节的“跑、冒、滴、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制定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配备应急设备,防止发生事故或污染危害,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 已对生产中各个环节的“跑、冒、滴、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配备应急设备及物资,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