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灭活设施、废水处理站 | 《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373-2010) | 本项目在生产厂房外西南侧设置1座废水处理站,处理工艺为:混凝气浮+接触氧化+沉淀+消毒,设计处理能力为40m3/d。生产废水(W1质粒生产废水、W2慢病毒载体生产废水、W3 CAR-T细胞产品生产废水)经灭活处理后,与W4设备清洗废水、W5纯水制备尾水、W6环境清洁废水、W7灭菌设备排水、W8蒸汽灭菌废水、W9生物反应器冷却排水、W10洗衣废水和W11水浴锅排水一同进入废水处理站处理,与空调冷凝排水一并经DW001排放口排入园区生产废水管网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 | 在本次验收监测期间,本项目DW001排放废水中的pH值、CODCr、悬浮物、NH3-N、TN、TP、总余氯、粪大肠菌群、BOD5排放可满足《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373-2010)表2“生物工程类制药企业或生产设施”间接排放限值。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活性炭吸附装置;生物滤池装置 | 《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310005-2021);《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1025-2016) | 本项目在厂房楼顶配备1套活性炭吸附装置(TA001)和1套生物滤池装置(TA002),配液废气和裂解中和废气经1套活性炭吸附装置(TA001)处理后通过1根26m高排气筒(DA001)排放;废水处理臭气经1套生物滤池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26m高排气筒(DA002)排放;生产车间采取房间整体密闭排风,消毒废气和危废贮存异味经楼顶初、中、高三级过滤+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空调排风口高空排放。 | (1)有组织排放 在本次验收监测期间,本项目DA001、DA002排气筒的NMHC、硫化氢、氨和臭气浓度排放均可满足《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310005-2021)表1、表3限值,其中硫化氢、氨、臭气浓度同时满足《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1025-2016)表2限值要求。 (2)无组织排放 在本次验收监测期间,本项目厂界NMHC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1/933-2015)表3限值;硫化氢和氨浓度满足《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1025-2016)表4限值;厂界处臭气浓度也可满足《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1025-2016)表3限值。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综合降噪措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 本项目采取选购低噪声、低振动型设备;厂房内合理布局,采取基础减振、建筑隔声等综合降噪措施。 | 在本次验收监测期间,本项目东、西、北厂界噪声均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区标准。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本项目在厂房一层设置有一般固废贮存间,用于贮存一般工业固废,并委托专业单位定期外运合规处置;本项目在厂房一层设置有1间危废贮存间和1间医废存放间,用于贮存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并委托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定期外运处置。 | 本项目在厂房一层设置有一般固废贮存间,用于贮存一般工业固废,并委托专业单位定期外运合规处置;本项目在厂房一层设置有1间危废贮存间和1间医废存放间,用于贮存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并委托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定期外运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采取相应的泄漏防范措施和火灾防范措施,编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 本项目生产车间地面、危废贮存间、医废存放间和易制毒室等按规范要求进行防渗处理;车间内设置可燃气体报警器、消火栓、灭火器、黄沙等应急物资;园区雨水管网安装雨水截止阀。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已报生态环境局备案。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