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污水处理站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 | 污水处理站 | 监测期间,生产污水排放口所测项目pH值、化学需氧量、悬浮物、石油类、动植物油、阴离子表均符合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限值要求 | 达标 |
2 | 化粪池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 | 化粪池 | 监测期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口所测项目pH值、化学需氧量、悬浮物、石油类均符合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UV光氧+活性炭装置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 UV光氧+活性炭装置 | 监测期间,有组织排放车间废气监测指标颗粒物排放浓度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表2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固化废气吸附净化装置的非甲烷总烃去除率为62.1% | 达标 |
2 | 旋风除尘器+碱液喷淋 |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 旋风除尘器+碱液喷淋 | 监测期间,颗粒物符合《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表2中非金属热处理炉二级标准限值要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表2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二级标准限值。热风炉废气处理装置处理去除率为:颗粒物 48.5%,氮氧化物6.5%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通过安装减震、消音箱等措施,使用低噪设备,噪声通过遮挡物隔声、衰减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表1中3类标准 | 通过安装减震、消音箱等措施,使用低噪设备,噪声通过遮挡物隔声、衰减 | 监测期间,运营期四周厂界噪声监测结果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表1中3类标准,即昼间≤65dB(A),昼间≤55 dB(A)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职工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项目废包装桶主要为电泳漆桶、陶化液桶,妥善收集后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单位处理。项目陶化槽液循环使用,不外排,定期添加,每年清理出来的槽渣,储存在危废间,交由有危废资质的单位处理。项目设有 1 套纯水机,需定期对纯水机的反渗透膜进行更换,平均每 2 年更换一次, 更换量约为 0. 1t ,收集后交由回收单位回收利用。粉尘及灰渣主要是锅炉渣,用编织袋分装封口,存放于固废暂存间,存放期间应注意防风防雨,最终外售周边有机肥企业。项目采用“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设施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活性炭吸附装置产生废活性炭,用编织袋分装封口,存放于固废暂存间,交由有危废资质的单位处理。项目每半年约更换2根UV光管,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废水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泥,废水处理污泥储存在危废间,交由有危废资质的单位处理。工程生产设备需使用润滑油,润滑油经数次重复使用后,废润滑油存于废油桶内,交由有危废资质的单位处理。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定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 已落实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