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86 123456
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公示环评文件下载_环评哥

锂电池含油隔膜回收利用项目

山东省 - 枣庄市 - 峄城区
|
N7724危险废物治理
贾森 联系方式未公开,请点击查看 查看
项目基本信息
建设项目名称:
锂电池含油隔膜回收利用项目
项目类别:
N水利_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N77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 N772环境治理业 - N7724危险废物治理
项目地址:
山东峄城经济开发区跃进中路16号
项目总投资:
2000 万
项目环保投资:
105 万
环评审批编号:
枣环许可字〔2024〕7号
排污许可编号:
批复日期:
2024-02-08
审批机构名称:
验收检测单位代码:
913704005704752946
验收开始日期:
2024-08-15
验收结束日期:
2024-09-13
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91370400MACKKA9N9Q
验收意见名称:
20241009110209221_验收意见.pdf 查看
验收报告:
20241009110109206_森之然验收报告定版(1).pdf 查看
验收公开载体:
https://www.eiabbs.net/thread-342699-1-1.html
调试开始日期:
2024-05-08
调试结束日期:
2024-05-20
竣工日期:
2024-03-04
营业单位代码:
91370400MACKKA9N9Q
营业单位名称:
枣庄森之燃环境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行业类别年:
2021
行业类别代码:
101
行业名称:
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利用及处置
最终行业代码:
N7724
最终行业名称:
N7724-危险废物治理
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隔油池、化粪池、沉淀池 项目废水经预处理达接管要求后排入上实联合(枣庄)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接管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2中3级标准及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 建设隔油池、化粪池、沉淀池各一座 COD124mg/L、SS43mg/L、氨氮4.76mg/L、总氮8.78mg/L、总磷0.42mg/L、五日生化需氧量24mg/L 达标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高效油烟净化器 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7部分 其他行业》DB37/2801.7-2019中标准值 本项目采用超临界流体进行萃取,萃取分离后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回收完成后,萃取釜内残留CO2(压力≤0.5Mpa)需通过泄压阀排出。经泄压阀排出CO2中裹挟少量挥发性有机物(油雾状),经管道引入一套高效油烟净化器处理无组织排放 项目厂界上风向设置1个参照点位,下风向设置3个监控点位对厂界无组织废气进行检测。厂界下风向无组织VOCs最大浓度值为0.93mg/m3,厂区VOCs1h平均浓度为0.95mg/m3。 达标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各种噪声生产设备布置在生产车间内,固定噪声源安装减震底座,采用建筑隔声、距离衰减等降噪设施 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要求 各种噪声生产设备布置在生产车间内,固定噪声源安装减震底座,采用建筑隔声、距离衰减等降噪设施 在验收监测期间:厂界昼间噪声监测值在54.0-58.6dB(A)之间,夜间噪声监测值在48.4-52.1dB(A)之间 达标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1、污染环节 本项目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的环节主要为污水处理设施等及污水管线的跑、冒、滴、漏等下渗对地下水影响;事故状态下消防污水外溢下渗对地下水影响。 2、源头控制措施 本项目源头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在工艺、管道、设备、渗漏液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露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和废物循环利用方案,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管线敷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敷设,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减少由于埋地管道泄漏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应对生产设备及其所经过的管道经常巡查,尤其是在污水输送管道等周边,要进行严格的防渗处理,从源 头上防止污水进入地下水含水层之中。 3、分区防控措施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给出不同分区的具体防渗技术要求一般情况下,应以水平防渗为主,防控措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a)已颁布污染控制国家标准或防渗技术规范的行业,水平防渗技术要求按照相应标准或规范执行,如GB16889、GB18597、GB18598、GB18599、GB/T50934等; b)未颁布相关标准的行业,参考《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50934-2013)对地下水污染防渗要求,根据预测结果和场地包气带特征及其防污性能,提出防渗技术要求;或根据建设项目场地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和污染物特性,参照表7提出防渗技术要求。其中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分级和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分别参照表5和表6进行相关等级的确定。 (1)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 根据厂区内各生产、生活功能单元可能产生污染的地区,划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对可能泄漏污染物的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可有效防治污染物渗入地下,并及时地将渗漏的污染物收集并进行集中处理。 1)重点防渗区 重点防渗区指污染地下水环境的污染物泄漏后不容易被及时发现或处理的区域/部位,主要为生产装置区、再生白油贮存区、危废暂存间、事故应急池及隔油沉淀池等,该区域采取严格的防腐、防渗措施。防渗层等效黏土层Mb≥6.0m、渗透系数不应低于1.0×10-7cm/s;或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6.1.4相关要求。 2)一般防渗区 一般防渗区指污染地下水环境的污染物泄漏后容易及时发现和处理的区域,主要为车间其他区域、动力区等,该区域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防渗层等效黏土层Mb≥1.5m、渗透系数不应低于1.0×10-7cm/s。 3)简单防渗区 没有物料或污染物泄漏,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的区域或部位,主要为厂区道路及办公区等4、地下水环境监测与管理 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控计划、配备先进的监测仪器和设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跟踪监控计划应根据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建设项目特点设置跟踪测点,跟踪监测点应明确与建设项目的位置关系,给出点位、坐标、井深、井结构、监测层位、监测因子及监测频率等相关参数。 (1)监控井的布设 根据《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的要求,按照厂区地下水的流向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区域,共布设3处地下水监控井。 监控井施工至地下水水位埋深处,下入滤水管,滤水管在松散盐类孔隙水范围之内,之下为沉淀管。用于监测厂区地下水的污染情况,一旦发现污染,立刻上报并停止运营,进行检修。 (2)管理措施 ①管理措施 a.建设单位应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指派专人负责防止地下水污染管理工作。 b.建设单位可委托具有监测资质的单位负责地下水监测工作,按要求及时分析整理原始资料、监测报告的编写工作。 c.建立地下水监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与项目区环境管理系统相联系。 d.根据实际情况,按事故的性质、类型、影响范围、严重后果分等级地制订相应的预案。在制定预案时要根据本厂环境污染事故潜在威胁的情况,认真细致地考虑各项影响因素,适当的时候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演练,不断补充完善。 ②技术措施: a.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要求,及时上报监测数据和有关表格。 b.在日常例行监测中,一旦发现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异常,应尽快核查数据,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并将核查过的监测数据由专人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核实,并密切关注生产设施的运行情况,为防止地下水污染采取措施提供正确的依据。应采取的措施如下: 了解全厂生产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出现异常情况的装置、原因。加大监测密度,如监测频率由每月(季)一次临时加密为每天一次或更多,连续多天,分析变化动向。 c.周期性地编写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 d.定期对污染区的生产装置、储罐、法兰、阀门、管道等进行检查。 ③制定跟踪监测与信息公开计划 a.建设项目所在场地及影响区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数据,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 b.生产设备、管廊或管线、贮存与运输装置、污染物贮存与处理装置、事故应急装置等设施的运行状况、跑冒滴漏记录、维护记录; c.信息公开计划应至少包括建设项目特征因子的地下水环境监测值。 5、应急响应 为了更好的保护地下水资源,尽可能减少突发事故对地下水的破坏,应制定地下水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响应预案,对渗漏点采取的封闭、截流等措施,防止受污染的地下水扩散,把受污染的地下水集中收集并进行治理。一旦发现地下水发生异常情况, 必须按照应急预案马上采取紧急措施: ①当确定发生地下水异常情况时,按照制订的地下水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尽快上报主管领导,通知当地生态环境局、附近居民等地下水用户,密切关注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 ②组织专业队伍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监测,查找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分析事故原因,尽量将紧急事件局部化,如可能应予以消除,采取包括切断生产装置或设施等措施,对污水进行封闭、截流,防止事故的扩散、蔓延及连锁反应,尽量缩小地下水污染事故对人和财产的影响。 ③当通过监测发现对周围地下水造成污染时,根据观测井的反馈信息,控制污染区地下水流场,防止污染物扩散。地下水排水系统是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可能产生影响而采取的被动防范措施,是建设项目环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下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启动地下水排水应急系统,抽出污水送污水处理场集中处理,可有效抑制污染物向下游扩散速度,控制污染范围,使地下水质量得到尽快恢复。 ④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估,并制定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措施。 ⑤如果自身力量无法应对污染事故,应立即请求社会应急力量协助处理。 已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进行分区防渗,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制定了监测计划并在验收期间进行了监测 已落实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分类处置措施。再生塑料(PE/PP)按照环评报告书要求进行相关检测,满足相关质量标准和有害物质限值要求可以进行外售;如不满足,按照危险废物进行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定期清运,纯水制备产生的废活性炭及RO膜外售,废过滤介质及滤渣、污水站浮油、废水处理污泥、实验室废液均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运应满足《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以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相关要求。 经现场调查,已对再生塑料(PE/PP)按照环评报告书要求进行相关检测,监测结果满足相关质量标准,属于一般固废。本项目生活垃圾由环卫定期清运;纯水制备产生的废活性炭及RO膜外售;废过滤介质及滤渣、污水站浮油、废水处理污泥、实验室废液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后委托枣庄恒悦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处理。 已落实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1、贮运及生产过程风险防范措施 贮存过程中产生风险主要是管理人员失职,使不应接触的人员误入、明火进入等,可能给环境造成影响。应加强职工的工作责任性教育,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处理,仔细清理现场,尽可能减少泄露给环境的影响。 2、火灾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火灾事故的防范除做好泄漏防范工作外,重点在于火源的防范。 (1)预防明火 明火往往是引起火灾的主要火源。因而,在易燃易爆场所都必须严禁明火。各易燃易爆区域必须严防明火,禁止吸烟和携带各种火种,不得随意使用明火,并在明显处张贴禁烟火警告标志。 (2)预防电气火花 电火花是引起火灾爆炸的着火源。为防止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的火灾,电气开关插销、熔断器、电热器具、照明器具、电焊设备、电动机等均应根据需要适当避开易燃易爆场所。因此,要保持电气设备的电压电流温升等参数不超过允许值;保持电气设备有足够的绝缘能力;保持电气联接良好等。当电路开启、切断、电器保险丝熔断时,均能产生照明灯具的表面温度过高都可能引起电火花。然而,各易燃易爆危险场所使用的切电气设备、照明和电气线路都必须采用防爆型的电器,严禁使用一般的电气设施。 3、污染治理系统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废水、固废治理设施在设计、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规范要求进行,选用标准管材,并做必要的防腐处理。加强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发现异常应及时找出原因及时维修。 4、“三级防控”措施 为杜绝或减弱环境风险事故对环境的造成污染事件,其环境风险应设立三级应急防控体系:一级防控措施将污染物控制在相应单元;二级防控将污染物控制在污水处理区;三级防控将污染物控制在终端厂界内,确保非正常状态下不发生污染事件。评价项目的环境风险应急措施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级防控措施 第一级防控措施是设置阀门控制系统或废水收集系统,一旦出现泄露事故控制在相应场所内。 ▲第二级防控措施 第二级防控措施是为控制事故时排水可能对地表水体造成的污染,利用厂区提升泵,可将事故时排水提升至厂区另一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单元,但应关闭发生事故的污水处理单元出水阀门,防止污染物排放进入地表水水体。 ▲第三级防控措施 第三级防控措施是在厂区污水排放口、雨水排放口设计相应的闸门装置,出现事故废水外排时,应立即关闭闸门,切断污染物与外部的通道,将污染控制在厂区内,防止废水溢流或通过雨水排口流出对环境和水体的污染。当排放异常的污水,重新泵入厂区调节池进行处理。 5、泄漏事故处置措施 废弃物处置:事故处置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由具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废水重新泵入厂区隔油池进行处理。 已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建立三级防控体系,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生态环境局备案 已落实
相关项目

锂电池含油隔膜回收利用项目

山东省 - 枣庄市 - 峄城区

枣庄森之燃环境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行业:N7724危险废物治理
地区:山东省 - 枣庄市 - 峄城区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至朋友圈
↑微信扫上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