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桥梁径流收集导排系统及集水池 | / | 已建设 | /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1)加强对公路的养护和清洁,使公路保持良好的运营状态。 (2)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强化推行在用车的年检、路检和抽查制度,加强车管的执法力度,控制机动车的使气排放量。 (3)对装运含尘物料的汽车应明确要求其采用加盖签布等封闭运输措施,减少扬尘污染,加强运载散体材料的车辆管理工作。 (4)结合当地生态建设等规划,在靠近公路两侧,尤其是敏感点附近种植乔木、灌木,种植一些能吸收(或吸附)CO、NOX等有害气体的树种。 | / | 已建设 | /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1)加强机动车管理,严格执行限速和禁止超载的交通管理要求。 (2)做好道路养护工作,维持路面平整,保证道路处于良好营运状态。 (3)各敏感点前设置禁鸣标志牌,以降低车辆营运时的噪声,减少对敏感点临路居民的生活和休息的影响。 (4)道路沿线做好绿化设计,重点增强绿化降噪效果,尤其是本报告所列的敏感点路段区域应种植高大乔木,以增强降噪效果。 (5)配合道路沿线规划部门加强道路两侧土地规划控制。 (6)对运营各期的交通噪声进行跟踪监测。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 | 已建设 | 本项目监测点位昼间两天最大噪声值为59.9dB(A),两天夜间最大噪声值为48.8dB(A),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道路投入运营后,不设置服务区,无生活垃圾产生。运营期周休度物主要来自来往人员、年辆产生的垃圾和车辆撒露的固度,若不要替处置,则会影响禁龙,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危害人休健康。在运营期,应加强管理,禁止过往车境和行人胡乱丢弃垃圾,还应在道路两旁设置废物垃圾箱,方便收集过往行人的考散固体垃圾废物,然后由环卫人员将其集中清运至当地的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不会影响当地环境。 | 加强管理,禁止过往车境和行人胡乱丢弃垃圾,还应在道路两旁设置废物垃圾箱,方便收集过往行人的考散固体垃圾废物,然后由环卫人员将其集中清运至当地的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不会影响当地环境。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营运期间继续做好项目沿线植被的恢复工作,针对项目经过路段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情况,加大对拟建线路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和监管工作,定期对环境脆弱区进行检查修复,避免出现较大的水土流失现象。 (2)过水涵洞应及时清淤,以保障灌溉水系的通畅。 (3)为了维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建设单位应配合沿线国土部门开垦荒地,补偿损失的农田。 (4)按设计要求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各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土地复垦措施。科学合理地实行草、花类与灌木、乔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格局。特别是对土质边坡,在施工后期及时进行绿化,以保护路基边坡稳定,减少水土流失。 (5)加强绿化工程和防护工程的养护。 | (1)项目沿线植被的恢复工作,针对项目经过路段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情况,加大对拟建线路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和监管工作,定期对环境脆弱区进行检查修复,避免出现较大的水土流失现象。 (2)过水涵洞应及时清淤,以保障灌溉水系的通畅。 (3)为了维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建设单位应配合沿线国土部门开垦荒地,补偿损失的农田。 (4)按设计要求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各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土地复垦措施。科学合理地实行草、花类与灌木、乔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格局。特别是对土质边坡,在施工后期及时进行绿化,以保护路基边坡稳定,减少水土流失。 (5)加强绿化工程和防护工程的养护。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