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地埋式污水处理站 |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13)中表1B排放限值要求 | 建设项目在D地块西侧建设一座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处理项目区所有的生活污水,设计日处理能力2000m3/d,采用二级生化+MBR膜处理工艺,经处理后的污水经二氧化氯消毒,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后,首先回用于冲厕、绿化、道路浇洒和地下车库地面冲洗,多余部分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项目区北侧的坝河。 | 根据废水监测结果,该项目废水总排口pH值为6.9-7.0,SS浓度最大值为7mg/L,COD浓度最大值为19mg/L,BOD5浓度最大值为4.9mg/L,氨氮浓度最大值0.071mg/L,动植物油未检出,均满足北京市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13)中表1B排放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活性炭光氧一体机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17)表3中对应的“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要求 | 污水处理站内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补风的方式进行通风换气,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NH3、H2S和臭气浓度。废气收集后经活性炭光氧一体机处理后,通过0.75m高的排气筒排放。 | 根据废气监测结果,项目边界硫化氢、臭气浓度未检出,氨气浓度最大值为0.050mg/m3,厂界硫化氢、氨、臭气浓度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17)表3中对应的“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设备选型、隔声、减振、消声等相应的降噪措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的1类标准要求 | 采取了设备选型、隔声、减振、消声等相应的降噪措施 | 根据场界噪声检测结果,D区场界昼间噪声检测值<排放限值,夜间噪声检测值<排放限值;E区场界昼间噪声检测值<排放限值,夜间噪声检测值<排放限值;F区场界昼间噪声检测值<排放限值,夜间噪声检测值<排放限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的1类标准要求。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区污水管线和隔油池、化粪池的建设采取防渗处理,可避免影响项目附近的地下水环境质量。 | 项目区污水管线和隔油池、化粪池的建设采取防渗处理 | |
2 | 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办公垃圾以及污水处理站污泥等,生活垃圾及商业垃圾、办公垃圾由保洁人员每天清理,分类收集,不可回收利用的经垃圾机压缩处理后,集中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污泥由物业部门定期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 | 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办公垃圾以及污水处理站污泥等,生活垃圾及商业垃圾、办公垃圾由保洁人员每天清理,分类收集,不可回收利用的经垃圾机压缩处理后,集中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污泥由物业部门定期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办公垃圾以及污水处理站污泥等,生活垃圾及商业垃圾、办公垃圾由保洁人员每天清理,分类收集,不可回收利用的经垃圾机压缩处理后,集中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污泥由物业部门定期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 | 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办公垃圾以及污水处理站污泥等,生活垃圾及商业垃圾、办公垃圾由保洁人员每天清理,分类收集,不可回收利用的经垃圾机压缩处理后,集中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污泥由物业部门定期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绿地设计在考虑项目整体景观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增加植物层次,优化植物结构,加大绿化物种的差异,使之镶嵌分布,以抗御各种灾害等干扰源的扩散,达到绿地调节小区生态环境、净化小区空气、降低噪声影响的作用。 2、在小区道路和广场区域铺设空心砖,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同时减少水土流失量。 3、加强小区内绿化植物的管理,确保绿化率达标。 | 1、绿地设计在考虑项目整体景观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增加植物层次,优化植物结构,加大绿化物种的差异,使之镶嵌分布,以抗御各种灾害等干扰源的扩散,达到绿地调节小区生态环境、净化小区空气、降低噪声影响的作用。 2、在小区道路和广场区域铺设空心砖,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同时减少水土流失量。 3、加强小区内绿化植物的管理,确保绿化率达标。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