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循环流化床锅炉废气治理系统 | 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执行《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环发[2015]164号)超低排放限值, | 脱硝工艺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和SNCR脱硝工艺控制氮氧化物;脱硫工艺采用炉内喷钙固硫和炉外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控制二氧化硫;除尘工艺采用布袋除尘和炉外湿法脱硫除尘一体化控制烟尘,最后烟气通过高210m烟囱排放。烟气黑度(林格曼黑度,1级)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表1中排放限值;氨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噁英、氯化氢控制标准参照《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标准执行(二噁英≤0.1ngTEQ/m3、氯化氢60≤mg/m3)。无组织排放的氨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新扩改建标准限值。 | 本项目循环流化床锅炉烟囱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满足《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环发[2015]164号)超低排放限值;烟气黑度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表1中排放限值;氨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噁英、氯化氢满足《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标准。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建筑隔声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3类标准 | 采取建筑隔声的措施来降低噪声 | 各监测点昼间、夜间噪声监测值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3类标准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上料区地面使用防渗混凝土硬化处理,在阀门所在位置修建容积不小于0.2m³的接收池,池体内壁铺设防渗膜,并采用防渗混凝土硬化。避免散落和泄漏物质中的污染物渗入地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 上料区地面使用防渗混凝土硬化处理,在阀门所在位置下方设置接收桶,用于接收阀门可能泄露的清洗废水,避免散落和泄漏物质中的污染物渗入地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 |
2 | 项目不新增劳动定员,不新增生活垃圾;醇沉药渣掺烧可减少煤炭使用量,不新增炉渣产生。 | 项目不新增固体废物产生种类和产生量,各固废妥善暂存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不新增劳动定员,不新增生活垃圾;醇沉药渣掺烧可减少煤炭使用量,不新增炉渣产生。 | 项目不新增固体废物产生种类和产生量,各固废妥善暂存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上料区地面采取防渗处理,阀门处设置接收池确保泄漏物质能够有效收集。 | 管理措施:对上料系统定期检修,避免设备故障;每批次上料工作过程设专人值守,若发现物料泄漏及时关闭阀门并检修,检修完好后再继续作业。 工程措施:上料区地面使用防渗混凝土硬化处理,在阀门所在位置下方设置接收桶,用于接收阀门可能泄露的清洗废水。若发生泄漏处理不及时的情况,可将泄漏物质全部收集在接收桶内,然后转移至厂区内污水处理站处理。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