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1)工程措施 A、集中居民区、学校等敏感点附近路段设置限速、禁鸣标志。 B、居民密集区等可多种植树木,使之形成绿化立体屏障,从而减少噪声的影响。 (2)管理措施 加强项目路段交通管理,规范车辆交通行为,严格控制过往车辆车速,禁止车辆超载、超速;做好路面维修保养,及时修补破损路面,保持路面平整,避免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增大噪声。 (3)跟踪监测 预留噪声治理费用,在项目运营期敏感目标进行跟踪监测,若监测结果超标,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噪声防治措施。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 (1)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2)公路沿线设置了各种交通标志,如限速标志、禁鸣标志、限载标志等。 (3)公路管理部门定期对公路进行养护,保持公路的平整、畅通。 | 昼间监测值均小于60dB(A)、夜间监测值均小于50dB(A)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施工期:施工期在施工场地周围的洼地设立小型的垃圾临时堆放点,并在公路沿线设置垃圾桶,并配备废弃物运输设施。在施工场地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清理,并交由附近的城市环卫部门定期送往城市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置。对垃圾堆放点应加强维护管理,避免垃圾的随意堆放造成四处散落,同时应定期喷洒杀菌、杀虫药水,减少蚊虫和病菌滋生。 对生活垃圾以外的其它施工期固体废物应采取“集中收集、分类处理、尽量回用”的原则,其中废弃土石方在设置的弃土场进行处置,建筑物的建筑垃圾部分用于施工便道和临时占地中场地平整,剩余部分运至弃土场。运营期:营运期路面垃圾由道路清洁人员定期进行清理,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 施工期:(1)施工弃渣:集中堆放在项目设置的弃土场内,弃土场在使用完后及时恢复植被、复耕,且弃土场的周围设置了拦土坝及截排水沟,尽量减少水土流失。 (2)建筑垃圾:主要来自施工作业,包括砂石、石块、废木料、废钢筋等杂物,能回收利用的用于道路路基回填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集中收集,运往当地政府垃圾处理场处理。 (3)生活垃圾:在施工现场布置若干个移动式垃圾收集桶收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同当地乡镇居民生活垃圾一并处理。运营期:沿线设置多处垃圾桶,路面垃圾由道路清洁人员定期进行清理,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项目的弃土场均集中统一规划在适当的位置,避免设置在泄洪通道上,防止土体被雨水冲刷流失。弃土场和材料堆放场等临时占地,在使用完后要及时恢复植被、复耕,且弃土场的周围应设置拦渣墙及排水设施,尽量减少水土流失。 (2)本项目因不涉及新的坡面开挖及填筑,工程绿化植被的恢复主要以对原工程坡面绿化植被不足部分的补充恢复绿化为主,主要手段可采取挂网喷播植草及栽植灌木。 (3)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修建简易沉砂池、排水沟、铺设防雨布,及时恢复临时占地和道路植被。 (4)本项目建设中采取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各种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并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不必要破坏,施工后进行地貌、植被的恢复,以防止或减轻水土流失。 施工期间,在运土时注意压实和封闭、避开雨季施工、及时清扫和回收运输落下的土石等,减少水土流失。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定期进行环境监测,以控制工程涉及区的环境污染。对工程涉及区域内的施工人员,应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其保护环境的意识,文明施工,达到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 (1)项目在弃土场下游设置拦渣墙,周边设置截排水沟,尽量减少水土流失。 (2)本项目主要对原工程坡面绿化植被不足部分的补充,主要采取挂网喷播植草及栽植灌木。 (3)施工过程中修建简易沉砂池、排水沟、铺设防雨布,及时恢复临时占地和道路植被。 (4)项目建设中尽量减少占地,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各种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并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以避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不必要破坏,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地貌、植被的恢复,以防止或减轻水土流失。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加强风险管理,建立突发性事故反应体系,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加强车检工作;桥梁两侧设置防撞栏、急弯敏感等地点安装环境保护标示牌、警示标志等; (2)加强营运期公路的管理、宣传,保持路面清洁,及时清除运输车辆抛洒在路面的污染,减少路面径流冲刷污物的数量; 制订有毒有害物质外泄的应急处理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案,并有相应的部门具体负责,一旦发生有毒有害物质外泄,应及时处理、清除,避免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地面水体而造成污染事件。 | (1)工程桥梁两侧设置防撞栏、急弯敏感等地点安装环境保护标示牌、警示标志,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公路两侧修建有完善的排水沟,可及时围堵因事故发生燃油泄漏等。 (3)运行管理单位定时巡逻,对沿线居民进行油料安全使用教育。 (4)运营管理单位定期巡逻,及时维护路面及交通设施,及时清理积雪、垃圾等。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