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生化池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10m3/d,生化池处理能力40m3/d | 废水处理设施排放口监测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动植物油、铜、六价铬、铅、镉、汞、砷、镍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活性炭箱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50/418-2016) | 24座活性炭吸附箱及排放口 | PF1002、PF1202、PF1302、PF1501、PF1504、PF1601、PF1606、PF1707排气筒出口监测非甲烷总烃 | 达标 |
2 | 酸雾净化塔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50/418-2016) | 6座酸雾净化塔及排放口 | PF1602、PF1702、PF1703、PF1706排气筒出口监测盐酸雾(氯化氢)、硫酸雾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选用低噪设备,建筑隔声,设备基础减震,所有通风管道、废气收集管道设置消声弯头,所有风机均配备消声器。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 选用低噪设备,建筑隔声,设备基础减震,所有通风管道、废气收集管道设置消声弯头,所有风机均配备消声器。 | 监测厂界四周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检测废液、废弃危化品及危化品包装物、废弃实验耗材、沾染酸碱和有机溶剂及重 金属检测试剂的废弃样品、废弃培养基、生物安全柜自带空气过滤器滤芯、废试剂盒及废药敏纸片、一次性实验器皿、纯水设备废滤芯、废活性炭、酸雾净化塔废液、实验室废水污泥、废弃试剂等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分区设置在危废暂存间内,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危险废物暂存间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13年修改单)贮存要求设置、运行、管理。非危化品废包装袋、未沾染酸碱、有机溶剂、重金属检测试剂的废弃样品等暂存于实验室一般固废收集桶内,统一收集交环卫部门处理;暂存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及2013年修订条款要求。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 检测废液、废弃危化品及危化品包装物、废弃实验耗材、沾染酸碱和有机溶剂及重 金属检测试剂的废弃样品、废弃培养基、生物安全柜自带空气过滤器滤芯、废试剂盒及废药敏纸片、一次性实验器皿、纯水设备废滤芯、废活性炭、酸雾净化塔废液、实验室废水污泥、废弃试剂等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分区设置在危废暂存间内,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危险废物暂存间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贮存要求设置、运行、管理。非危化品废包装袋、未沾染酸碱、有机溶剂、重金属检测试剂的废弃样品等暂存于实验室一般固废收集桶内,统一收集交环卫部门处理;暂存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要求。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制定应急预案,严格落实《环境影响报告表》中各项风险防范措施。 | 实验室已制定应急预案并上墙张贴,根据对照已落实《环境影响报告表》中各项风险防范措施。 | 已落实 |